返回五、 家园(第1/3页)  宋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月十四,午后,兴元府城西外河东村。

    村头有个李家祠堂,祠堂边是一处废弃的院子,院中席地而坐了二三十人,初春的阳光暖暖地晒在院中,一颗梨树已经挂上了满枝的花骨朵,有几枝花蕾已迫不及待地绽放开来。

    院中的几十人大多是衣衫褴褛的半大孩子,有四五个衣着各异的青壮农人c匠人,另有几个妇人c女子于一角。这些人都面朝一个方向,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正对众人的是一褐衣男子,坐在院中一个磨盘上,年纪不大,用块灰方巾扎头,一手端着碗水,一手上下比划着,正眉飞色舞地讲着。

    “。。。。。就这样魔鬼又被关进瓶子里了,渔夫也不再理会魔鬼的许诺和哀求,把瓶子往海里一丢,说你再去睡一千年吧。”

    在一片叫好声中,少年伸伸腰,接着道:“唐叔与各位相约明日,既然你们今日都过来了,姑且先将就在此露宿一晚,明日自有定夺。此刻无事,再给你们讲个趣事吧。”

    众人又鼓噪叫好。

    “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个神秘的国,这个国叫乌托国,那里的人和我们一样都是要吃饭睡觉劳作的,也有学堂c医馆c官衙。他们的王没有住在宫殿里,而是和大臣们住在一个叫国务院的地方,国王和大臣们就在国务院处理国事,乌托国的人都没有贵贱之分,只有从业不同,有种田打铁的,有烧窑挖盐的,还有养马养牛的,那些大臣和公差都是有德之人担任,由村c县c府层层公选而任,三年一选,若百姓对他们执政理事不满,可以罢免大臣和公人。他们还选出了一些人,被选出来的这些人不种田打铁,这些人做什么呢,做的就是代表百姓去问政,平日行监管之事,督查各地官府执政司法,将民间生计和工商农学当做头等大事收集舆情整理上谏。乌托国的百姓种出来的庄稼c打出来的铁c养出来的牛犊羊羔都要上缴,不得私存。”

    “粮食都要缴公?那吃什么?官府给铜板吗?”一群人正听得津津有味,听到粮食都要上缴,一个三十五六的农人扬手插了一句。

    其他众人也附和着:“正有此问!”

    “别急,听在下慢慢道来。”那少年笑了笑,喝了口水,将碗放在地上,伸出一根指头:“这正是乌托国怪异之处。乌托国没有铜板c银子。”

    “没有银两?”

    少年看了一圈诧异的众人,接道:“乌托国不需要银两交易。秋收粮食由公人计数全部收缴,其余铁器c瓷器c牛羊等都是日常有数的,按所出之数收缴。那种粮食打铁的人吃什么呢?”

    少年顿了顿,看着众人加重语气说道:“这些收缴上去的物品都归集一处,重新给百姓再发出去,怎么发呢?比如李大栓,你家中五口人,就给你发五口人一年的粮食。陶大哥,你和你娘子尚未得子,就发你二人一年吃食,不仅发粮食,但凡生计所需之布匹c肉c鸡蛋c麻油c瓷碗c铁器都发。”

    众人一阵唏嘘。

    “那敢情好啊!”开始提问的李大栓也道。

    “不仅发日用所需,农具一样按需所发。谁家要是有个天灾,官府会出面救济,若是怀胎生子,专有鸡鸭鱼肉布匹等奖赐。”

    众人又聒噪一阵。

    “学堂都是官学,不需要缴束脩,先生不得收礼钱。如若头疼脑热,去医馆,有医官免费治病发药。”

    众人叽叽喳喳,有人笑道:“龙哥在讲故事,听听而已,哪里找这么好的事。”

    “嗯,井底之蛙。”一个不屑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众人侧头,见是看护李家祠堂的李老爹。

    这李老爹是河东村李氏一族佃户,一直在门外,听见有人质疑少年讲的乌托邦学堂医馆免费,忍不住插了一嘴。

    李老爹见众人望向他,有些不屑地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