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女“私塾”刘卓识(第1/2页)  乡村古奇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念奴娇

    山村淑女,

    墨吃饱,

    巾甫理志姝同。

    追求知识与真理,

    卌龄私塾大功。

    终生不嫁,

    辗转私塾,

    当人梯始终。

    育才艰辛,

    有口皆碑歌颂。

    残渣藐视教育,

    武力辱师,

    国法决不容。

    弱势奋勇仗国威,

    严惩极恶囚笼。

    富贵少淫,

    遗臭遭唾,

    休做害人虫。

    人寰社会,

    振兴教育大功。

    且说那“杏眼桃腮,樱桃小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左梳左挽盘龙髻,右梳右挽水波云,前面巧梳乌云朵,后面巧梳燕尾扎头绳,两边梳起龙戏水,中间梳的童子拜观音“。那皆是高大尚,倾城倾国的大家闺秀。

    然而,在山村,于寒舍之里外,还有一种淡妆素雅,衣衫不顾,自然美,天生气质高雅,万事不求人,古怪倔犟,不屑纨绔之傲。这种天资聪分慧之巾,让人过目难忘,终生有意。

    刘文来的启蒙之师,刘卓识圆脸方正,天庭饱满,高矮适度,天生丽质,博学多识,出类拔萃于村姑。

    刘卓识自幼随父长读十五年,喝饱了墨水,知识渊博。然而,她学业圆满后,志在教书,甘当人梯,结粉笔之缘,行三尺黑色田园之间,立誓终生不嫁。

    刘文来在读一册时,书包里另揣着一个自家订制的三十二开的白纸本子。每天朝读时,刘老师照例不误地去到文来面前,抽出制服里的钢笔,在白纸本上写上五六句《百家姓》里的姓氏,让其自读。

    文来在上六册时,老师让其“加餐”的是《三字经》和《五言杂字》。

    刘卓识写得一手好钢笔字毛笔字。其毛笔字,只逊色于大书法家王羲之。其间架结构是:

    一点如桃,撇捺似刀,

    横平竖直,穿插避让,

    实缩虚放,书法之章。

    在民国中叶,刘卓识父女,凭着渊博的知识,凭借乡亲们的信任,于向阳周边三县八村十六寨,辗转办“私塾”,四十个寒暑如一日,任劳任愿,为民奉献。

    一九三八年戊寅岁春天,有一股土匪,窜进向阳后山村,烧杀掠抢,鱼肉乡民,祸害百姓。当时,慌不择路,刘卓识父女,也跟随乡民躲进了后山村玉柱洞里。土匪见百姓躲进山洞,恼怒成羞,恶毒地在玉柱洞门口,烧起大堆辣椒烟草火,用大风车朝山洞里灌毒烟。顷刻之时,玉柱洞内,乌烟瘴气,毒烟大股地往山洞深处倒着灌,意欲将山洞里两三百妇乳老幼即刻吞噬掉。然而,一笼鸡总有一个是叫的!在千钧一发之际,在全洞人被熏晕倒地时,刘卓识没有晕,她敏感地毅然决然地,迅速扯掉头裹的湿毛巾,奋不顾身地,爬向近在咫尺的土大炮,拣起地上的油纸火种,放胆点燃架着的土大炮。舜时,轰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搖,震耳欲聋,将年轻的女教师刘卓识震倒在地上,打死打伤了几名正在摸黑蠕动的恶土匪。于是,土匪迅速撤离,夹着尾巴逃走了,两三百乡亲们,从阎王那里回来了。

    人怕出名,猪怕壮。

    一九三八年戊寅岁,三月二十五日中午。忽然,空中乌云密布,漫天翻滚,一场大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眼看大雨就要到啦,于是,卓识之父先走一步,回家收收捡捡。学校里撇下卓识三姐妹。三位年轻漂亮,如花似玉的女教师,不畏风暴,哪怕暴风雨在急,仍然镇定自如,临危不乱,认认真真地上课。

    正当三个女教师上课津津有味时,忽然,从天而降二十多个火枪人,团团包围住三间教室,且,每间教室里有两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