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林帅呈文(第1/2页)  风雨亦同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宴会厅出来,曾泽回了自己的府邸,杨佩纶则跟着陈敏同走了一段路。两个人骑在马上,几乎并行,当然都是没醉的。

    杨佩纶:“他这回更直接了。”

    陈敏没说话。

    他们说的,当然是指刚才林允贞在宴会厅雅座内把肖南宇划归郑瑜帐下的事情,在杨佩纶看来,这是实实在在的越权,虽然象征性地在酒桌上征求陈敏的同意,但这样廉价的征求同意,更像是一种知会,而不是应有的请示,并且,从陈敏在酒桌上的临场反应来看,他体会出了陈敏的不悦,所以他才更要在这个时候再点醒陈敏,或者说,再烧一把火。

    陈敏之所以不说话,当然也有他的考虑,作为主帅,林允贞在宴会厅里明目张胆地越俎代庖,自然是令他非常不快,可以说,是出乎他意料的,虽然他自认为已经很了解林允贞了,但仍然被他这样的行为触怒了,但另一方面,他仍然很倚重林允贞,或者说,他依旧信任林允贞,酒桌举止有可能确实失态了,但并不完全代表林允贞对他不尊重,所以,他在酒桌上也用很江湖的方式,把林允贞的提议给搪塞过去,加之自己后来的离席,他认为自己已经给了林允贞足够的宽容,也有足够的警告,林允贞应当明白了。而且,杨佩纶自从掌握南军财政大权以来,也是迅速膨胀,毕竟不是刀尖上滚过来的人,加上又读过那么多年的书,脾气秉性隐藏得太深了,到现在自己也摸不到杨佩纶的底,如果就这样冒失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无疑是推动杨佩纶向林允贞发难,而这,并不是陈敏所乐见的。

    杨佩纶见陈敏没有表态,知道陈敏有自己的想法,故也没有纠缠,同行一段路程以后便分道扬镳了。

    几日后,林允贞正式在平南关恢复日常工作了,头一件事就是为阵亡的一万多名将士申请抚恤,虽然朝廷定下了一户十两银子的抚恤标准,但是按照成例,各军也会额外再发一些抚恤金,比如南军,向来是二两银子的定额,可这次林允贞认为部下跋山涉水,吃够了苦头,所以提请每户发三两银子,若与朝廷的十两银子合计,则每户能得银十三两,这在当时也是一笔可观的费用了,寻常人家靠这笔钱财即便不劳不作,也能生活一段时间,这在林允贞看来是件大好事。

    另外,他也书面地给陈敏递了一份呈文,主要就是希望重建南军骑兵规制,并提请由郑瑜负责,另专门请示是否可将肖南宇划归郑瑜麾下,受其节制。

    林允贞那日在宴会厅上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莽撞,可能有喝酒的原因,抑或是喜悦的气氛导致,总而言之,他知道自己失言了,可以说,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尤其后来陈敏离席,他更是明白自己犯了忌讳,所以才一路送陈敏出宴会厅,想着单独解释弥补一下,可杨佩纶一直在陈敏旁边,所以他最后也没机会说出口。接着行文的机会,他赶紧把那日的口头之言恭恭敬敬地写成呈文,送到陈敏那里,再三嘱咐无论如何要让陈帅给个批示,自己也好遵照行之。

    其实陈敏已经久不视事了,大多数的上行公文到了他这里,也只是交付林允贞或者杨佩纶,遇到疑难的,交给曾泽也能办妥了,但这次林允贞再三请自己过目,想必是棘手的事情,翻开一看,果不其然,里面那些重建骑兵规制和肖南宇c郑瑜两人的职务安排之类的事情,都属小题大作,林允贞完全可以自行决断,之所以报给他,这是林在向其示弱,也可以说是林在向其表忠,尤其是为宴会上的口无遮拦委婉地道歉,这些陈敏都能一笑了之,欣然应允。可是每个阵亡将士家里多发一两银子,那是大事,一万七千人,就是多出了一万七千两银子,南方总关不比朝廷,朝廷有税收,有纳贡,每年都是有进项的,可是各军是没有向地方征税权利的,各军的财政是每年向民部报账,由民部下拨款项,所谓各军的各军“财政”,无非是节流得来的,都是一点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