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章 吐蕃(第1/2页)  孤唐明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松赞干布站立在他新建的位于布达拉山的王宫城墙上,眺望着远方。

    这里处于西藏高原的中心地区,是吉曲河谷下游的逻些。

    向北是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向南是宽阔的雅鲁藏布江。东连娘波,工布等地西邻羊同。

    这里地广人众,进可攻,退可守。为他更好地控制整个西藏创造了有利条件。

    王城内,许多房屋,作坊,兵营,市场也纷纷建立了起来,这里发展得很迅速,松赞干布满意点了点,意气风发地走下城墙。

    平定叛乱后的他,把原归大贵族所有的武器,土地和民众通通置于自己的手中,自然有骄傲的资本。

    由于松赞干布的父亲,论赞弄囊在位时,南征北战,非常想把小邦林立,分裂割据的青藏高原,统一成一个国家。

    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论赞弄囊让儿子松赞干布接受了严格的要求和训练。

    松赞干部每天坚持骑射等各种训练,达到了训练要求才能休息。因此,在松赞干布十岁时他的武功便在宫里出类拔萃了。

    到少年时期,他就敢骑马到山野间驰杀野牛野马以为娱乐。另外,松赞干布还接受了大量的文化教育,因为他父亲论赞弄囊想把他培养成一个通晓工艺,历算和各种学问的接班人。

    松赞干布继位后,学习先进的唐文化,模仿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政权中最高的统治者是赞普,赞普以下,设大相一人,称为大论。副相一人,称为小论。

    宰相之下,有一人掌管内务称为内大相;一人掌管刑法,称整事大相;另外还有掌管国外事务,外交,财政等各种官吏。

    地方政权上,松赞干布以部落为基础,将全国分为四个如,即藏如,约如,卫如和叶如,每如又分上下二支如。

    设大将一人,副将一人,判官一人。正如以下是签护符,每个支如下辖四至五个都府。置千户长,千户以下有五百户长,百户长,十户长等。

    受封的千户大多为以前的贵族,头衔都是赞普加封的,赞普有权领导管理他们。

    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加强王权他建立了一支精锐的禁军,自任统帅,驻扎在五宫附近,配备最好的武器装备,人数约五千人。

    王城内的集市处,有一处来自大唐的极大的商铺,铺名为平安行,分为前店后邸。

    能来到前店的多为吐蕃的贵族们,他们来这里购买茶叶,丝绸,烈酒等奢侈品。

    这间平安行的后邸同时也负责收购牦牛肉,羊肉肉干,皮毛,牛羊乳酪毛织衣等吐蕃特产,随后将它们运回大唐贩卖。

    值得一提的是这间平安行竟然连马匹也敢收购,不过只收良马,劣马一律不收,显然它在大唐的背景雄厚,不过除了个别的吐蕃贵族觉得好奇外,其他的吐蕃贵族却是毫不在意,必竟谁也不会和钱过不去。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忙碌了一天的平安行的掌柜田源带领着手下关上了店铺的门。

    他虽然平日需要管理计算着众多的资产,但他对人总是一团和气,满脸笑容。

    不过此时他却面色冷峻在平安行的一间暗室内,在一张纸上书写着什么。

    摇曳的烛光下,黑纸白字的可见:

    “吐蕃已事农,以小麦,青稞麦,荞麦,乳酪为食;矿业丰富有金,铜,银,锡等;人爱用赭色涂面以避寒,妇人辫发盘于头上;民众都信奉佛教,国家正式必参照宗教制度加以处理。”

    田源书生完一页纸后,将它放置一边待其晾干。

    又拿出一页纸,他沉思了一阵随后写下,“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两年平定叛乱;学习大唐制席,成立禁军,战力不容小觑;有传闻称松赞干布曾派年轻人到国外学习,近日欲立文字,诏令民间学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