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飞禽(第1/3页)  大唐余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洪州位于南唐西面偏中的位置,下设洪州镇南军两厢共十万五千人,水军七万八千人,战船千艘,是王朝抵御两湖马楚及南平的核心力量。朝廷对镇南军的要求一向是全部满足,天下半部赋税进洪州,对镇南军所属从来都是要官给官,要粮给粮。

    南唐三大军队,京师江宁府健康军由节度使高上离统领,主要负责守卫京畿要地及长江沿线,前线与后汉隔淮水相望;东线宣州府宁国军由节度使徐景通统帅,主要负责对吴越地区的攻防,因为宁国军背靠京师,且前线离吴越都城临安不足两百里,所以也是大批朝堂老臣的门徒子孙渗透最多的军队。毕竟整个朝廷都在翘首以盼宁国军攻下临安府,消化下整个吴越地盘从而在乱世中站的更为稳当。节度使徐景通是当今圣上的侄子,追随圣上一路披荆斩棘,白手起家先吞杨吴后建南唐。徐景通身高八尺又颇熟兵法,为人敢打敢拼,尤为注重战场厮杀,且喜用青年将领,手下人才济济又年富力强,是朝廷最为倚重的节度使。

    相对而言,洪州府镇南军就属于天高皇帝远的帝国军队了。镇南军刚建立起来的前三年,前任节度使也就是当今楚王李景迁曾亲率水军逆江而上,一路从赣水打到长江上游江陵府,将南平政权赶出长江流域,并在江陵府设郡,改江陵府为南平郡,下设九县二十乡,文武百官沿袭南唐承制。那是李景迁第一次领兵打仗,以水师为主,骑兵及步兵为辅的作战策略,以及多兵种协同攻城的奇袭之策都显示出李景迁在军事上的才能,镇南军也是一战成名而天下知。遗憾的是自那之后,李景迁卸任洪州府节度使,加封楚王,调往京城享乐太平。而镇南军则由投降朝廷的南平降将谢攀担任。其后数年,谢攀在南平郡叛乱并迎回南平二圣重建南平政权,联合东南吴越及北方政权后汉同时对南唐发起进攻,这场硝烟很快便不了了之,但镇南军全军覆没在南平郡使洪州府元气大伤。

    自南平叛乱后,洪州府虽在洪州重建镇南军,并再度竖起镇南军大旗,但始终缺少能真正掌控的节度使,先后三任朝廷委派的节度使死在任上以至于镇南军指挥权一直由洪州府府尹徐知睿代管。面对马楚与南平日益强盛的威胁,朝廷不得不大肆封赏镇南军将领,但群龙无首c战力下滑的镇南军已是朝廷尾大不掉的麻烦是不争的事实。多次整治无果的情况也使得当朝皇帝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了镇南军的一切封赏与官银。

    其实谁都清楚镇南军的尾大不掉只可由楚王去解决,这座曾经的百战雄狮没有一个够威望够资历的指挥者终究难逃败亡的命运。奈何楚王一入京师便是龙入浅滩c虎落平阳,身家性命都难保还谈何建功立业,策马沙场。这也是当年争嫡之事的缘由,央实是楚王在外庭太过耀眼,已经严重威胁到当朝太子,也就是齐王李景通的地位。狗急了都得跳墙更何况是自出生就显赫异常的太子殿下。

    今日的洪州府外镇南军水师在彭蠡湖湖口开始集结。大批战船旌旗密布,放眼望去,劈天盖地俱是镇南水师。战船上士兵身披轻甲,头戴藤盔,一个个低头不语。沉默是弥漫在这片湖泊上最大的恐惧。没有人说话,只偶尔有几声战鼓擂声传来,每个人都沉默的做着自己的事,偶尔会抬起头看看远方的城池,眼里充满了留恋与不舍。

    随着几声震天擂鼓声传来,一座座战船横向拉起主杆旌旗船帆,离开彭蠡湖湖口开始顺江而下。浩浩荡荡,遮天蔽日。为首的战船上站着几名手持利器的披甲将领,围绕着一名文士打扮,轻摇羽扇的年轻人。将领们充满敬畏的目光也是衬托着中央文士越发神秘。文士嘴角噙着微笑,好看的丹凤眼眯成一条直线,静静的注视着这一切,也静静的思考着这一切。

    此时的京城之中暗潮涌动。

    秦淮河边的楚王府上,高越高远两兄弟依旧在极力的劝说负手站在窗前的白色身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