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 风起青萍之末(第1/2页)  一个财务总监的自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经过发展,浙韵集团的业务扩展到绍兴c宁波c嘉兴c上海数家直营店,每个城市还有数家加盟店,随着业务的扩展,刀氏几人都陆续成家立业,这些直营店都有三人的股份,刀小平占51c刀小露245c刀小花245的比例。于此同时,国内的房地产业也一直蓬勃发展,这让刀氏姐弟很是眼红,遂决定投资房地产业。浙韵总部招聘了一位财务总监,这是一个博士研究生,叫邱福清,当时在某商业银行任副行长,主管信贷业务,因为熟人请托介绍,邱福清审核把关不严,结果几千万贷款贷出去打了水漂,银行总部追究责任,邱福清被开除公职,锒铛入狱,出狱后生活无着落,初中没有毕业的刀小平倒是怜惜这位博士毕业出身的邱福清,遂聘用其作公司总部的财务总监,主管融资c投资c资金等方面。

    刀小平家族看中了城郊的一个20万平米的地块,经过投标把那块地拿到手。并从上海请来了商业地产专家,进行商业策划。

    该专家团队根据浙韵集团的经济实力c绍兴的房地产销售情况c全国的房地产调控情况,给出的投资方案就是将整个楼盘分割成无数个小型的商业铺面,最大不要超过50平米,这样每一个铺面总价不高,可以吸引绍兴本地人c绍兴周围的浙江人c乃至各种投资客来购买,这样可以“短平快”,达到快速收回投资,实现资本增值的目的,因为浙韵集团是跨界房地产,自身的资本实力不够雄厚,控制风险和资本增值要进行平衡,量力而行。

    经过十几年顺风顺水发展的刀小平哪听得进去,认为应该响应地方政府“科技创新”的号召,将整个商业楼开发成科技创新办公楼,走“高大上”路线,“筑巢引凤”,吸引科技c创新c创业企业和人才入驻。刀小平不顾其他股东和董事会的反对,认为“富贵险中求”,反而采用与上海的商业地产投资专家的方案完全相反的做法,把商业楼开发成大而全的科技创新孵化基地,每套办公楼少则100平米,大则几百c上千平米,还有餐饮c浴室c小超市c健身房,共十层,共花费了10亿元,其中贷款8亿元,贷款部分全部用家族的财产作抵押,年息8。该商业地产在城乡结合部,与周围的房屋建筑相比,几乎是鹤立鸡群,“高大巍峨”,好不气派,商业地产也被命名为“浙韵科技创新楼”。

    浙韵科技创新楼揭幕典礼那天,主管工业科技的副市长率领区长c各局头头脑脑到场祝贺,到场祝贺,一时间礼炮齐鸣c彩旗飘扬c人群鼎沸。浙韵集团董事长刀小平双手紧握着副市长的手,差点热泪盈眶,连声说感谢党c感谢政府c感谢领导的关怀。

    是啊,从小父母双亡,靠姐姐拉扯大,被流氓混混欺负,自己初中没毕业就到上海做学徒工,做黄牛倒卖车票这一桩桩幕幕,闪电一样掠过刀小平的脑海,不禁感慨万千,只要肯努力奋斗,就会有咸鱼翻身之日。

    辉煌的开端后,后面的招商c驻商却不尽如人意。整个商业楼,陆陆续续只有1/3租了出去,这还是政府大力配合,给了工商c税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结果。这里比不上省城杭州的政治c经济c文化c科技资源优势,又难以匹敌宁波的港口近海贸易优势,而周围其他的城市,如温州以商贸为特色c金华以小商品见长c台州以制造业为重,而嘉兴则背靠上海大都市圈子,在物流c商业贸易方面业务迅猛,绍兴以文化c旅游有优势,但是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得要慢慢培育土壤,科技资源总量毕竟有限,这使得商业租赁不利,国家调控房地产收紧了信贷政策和银行贷款,投资者向来是买涨不买跌,这使得商住楼销售的更没人接盘,愿意接盘的人把评估的价格进行腰斩,这使得浙韵集团的股东们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样的价格。在房地产“空调”时期,房地产越调越涨,而浙韵集团开发房地产不仅不赚钱,还做赔本买卖,简直闻所未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