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5章 补偿(第1/3页)  回档一九七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默又说:“我再加一千万吧。”

    “一千万?”

    “一千万不少了,换成人民币,相当于四千八百多万,得盖多少栋小学?”李默所说的是指晚省与他搭成的协议,李默将外汇带回国,若是投资宜富,则可以通过免税减税的方式,缓解一部分汇率的不公。若是公益,李默每带回一美元,晚省补贴一块一毛钱,也就是将汇率生生提升到了四块八毛几。

    确实,眼下的汇率有点扯蛋。黑市汇率都达到了一比十,官方的汇率仍倨傲地坚持着一比三点七几。

    “对香江经济没有帮助啊。”那个肥胖的领导继续说。

    “知道遇到丰年时,果农会做一件什么事吗?将大量的果实提前剪下来,否则轻则将枝条压断,来年减产,重则影响到果树的寿命。若是国家像古代一样,是世界上最富裕最繁荣的国家,帮助一下香江也无所谓。但国家都穷到这份上,根干如此的瘦弱,居然还拼命地想着帮助香江?你们不觉得很可笑吗?当真宁赠友邦,不赠家奴很光荣吗?”

    “香江”

    “香江眼下是哪个国家在管辖?这些受损大半的是香江人,还是英国人与英国的公司?”李默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

    后来大公报报道一条消息,95年,梅杰相才讲了真话:“英国在香江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其直接投资在9一一亿至1一一一亿英镑之间。”我们给他算了一笔帐,仅从投资的这一项,英国每年从香江就可以拿走1一一一亿港元,也就是1一一一多亿人民币了(95年人民币汇率已经下跌了)。

    大公报说法很外行的。

    是有这么多投资,不过投资不仅是分红,大多数是用来壮大公司了。

    实际从八十年代香江经济越来越繁荣后,每年英国人带回去的财富平均起来顶多两三百亿港币,三四十亿美元,这就登天了。

    不过随着回归到来,确实转移了不少财富,但即便回归后,还有许多英国公司继续呆在香江赚钱。

    再说,这是赚来的钱,虽然有种种不公与黑幕,最少比强抢要好得多。

    但也说明了,英资如今在香江所占的比例。

    所以这次做空,五成五是多英国人或英国公司身上赚的钱。

    这个胖领导仍不甘心:“小李,听说你在美国捐了十亿美元。”

    “你是领导,能问出这个问题吗?”李默讥讽道:“知道我在煌县的一摊子计划吧,一旦成功,几十万人将会受益,那不叫捐助,而叫授路授渔!但在美国呢,我买了股票,且不说避税的弯弯绕绕,每年分红出来,我派人用它们买衣服买食品,散出去了,吃了穿了,然后什么也没有了。还有,看到这几家公司了吧,它们养活了多少人,替国家挣了多少外汇?美国已经攻击我将美国就业机会抢到中国来了,我不做做表面工作,那能行吗?但香江能给我什么回报?难道砸了宜丽直销店,就是对我的回报?知道我这些钱是用来干吗的?它们将6续带回国内,创造就业机会,创汇,带来技术革新,带来产业进步,这是壮大根干的举动,难道送给英国人,会使中国富强?好,我再说公益,我即将在国内投入的公益是多少,你们不清楚?这还是才开始呢!并且,到目前为止,我在国内赚了多少钱?请告诉我。”

    一连串的责问,让那个领导哑口无言。

    李默确实在美国捐出这笔钱,但同样是捐,与后来国内的一些捐款给美国的人性质可是两样的。若是在这上面做文章则昧心了。

    那个领导应当也知道内情,不是他不明白,也不是他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是他根本就不去动脑子想。

    武领导立即打圆场:“李默,我们这不是要顾全大局吗?”

    “各位领导,你们请放心,无论我怎么做,不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