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太多,不过现在嘛,这方面的政策好像稍微松动一点,所以我现在又重新琢磨这事呢。”
团委老师若有所思:“我说老钱,你今天之所以建议召开这个座谈会,该不会也有这方面的意思吧?”
“嘿嘿。”
两人的对话貌似有点奇怪,今天不只是个座谈会吗,他们怎么还扯到什么“思想工作”上去?
其实这事并不奇怪,这正是他们召开这个座谈会的本意。并且他们虽然没有和李华勇明说,但李华勇结合这年代大学校园里发生的一些事情,他也基本猜到校方是什么意思,希望自己讲什么。
当然喽,李华勇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做什么思想工作。只是作为一名穿越者,在这样的公开场合说话,保持“政治正确”不是最基本的基本功吗?
这就是为什么他最开始就要提起梁思成先生了。因为李华勇认为,在这个年代提起梁思成先生,拿他的事情说事,这可能就是一种最大的“政治正确”。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李华勇一直认为,在咱们国家的思想界,有两段时期的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两段时期,一个就是现如今的八十年代,而另一个时期,则是梁先生所处的民国初年。
这两段时期的共同背景,就是在这两段时期之前,咱们整个国家相对来说是比较封闭的。也就说在这两段时期,国人刚刚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是所谓“开始睁眼看世界”的时代。
正是因为这是个“睁眼看世界”的理想年代,所以李华勇作为一位“过来人”,当他回过头重新审视这个年代,尤其他现在置身于其中,深刻感受到周边的氛围,他对发生在这年代的事,尤其是发生在这年代高校里的事,他还是表示能够理解。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一个国家,通常都是什么人在最先“睁眼看世界”呢?毫无疑问,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一个国家的知识界,最先“睁眼看世界”的当然就是知识分子们。
因为就是知识分子们,由于他们距离“世界”最近,所以他们看得最清。因为他们看得最清,所以当他们看到咱们国家和西方世界的巨大差距,他们在受到巨大冲击的同时,他们就会思考,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进而会诞生各种各样的所谓“思潮”。
因此从后世的眼光来看,发生在咱们国家八十年代的事是很正常的,这一切正如“他老人家”后来总结的那样:“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由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共同决定的,这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喽,李华勇尽管对这年代的知识分子表示理解,但不代表他认同这年代很多知识分子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尤其作为一名穿越者,李华勇算是一个网络时代培养起来的“愤青”,他最见不到这年代很多学者崇洋媚外的思想。
仅仅“崇洋媚外”还没什么,毕竟在这年代,咱们国家和西方世界巨大差距这是事实,你个人觉得西方什么都好这是你的自由,李华勇认为这不算错。真正让李华勇受不了的是那些“挟洋自重”之人。而这年代那些兴风作浪的人,包括从这些人演变成后世的“公知”,“大v”,这些人才是李华勇真正厌恶。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如果只是崇洋媚外的话,那只能说明你这人“很傻很天真”,但如果一个人开始挟洋自重的话,那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不说这些人怀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吧,但至少在这些人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心术不正,或者图名,或者求利,他们的动机没有一个单纯。
这就是李华勇今天愿意“说两句”的原因了。本来作为一名重生者,李华勇这辈子又不准备在体制内打拼,这种事情谁也知道能不碰就不碰。只是他的“愤青”脾气发作,不同于这个年代的愤青,李华勇应该属于后世的那种“网络愤青”,因此当他面对这些同龄人,尤其这些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