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一三章撤兵(第1/2页)  大国崛起1644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远在福建稳坐钓鱼台的郑芝龙,此时万万没想到,一场无妄之灾即将降临。

    原本他只是想派出船队,找找存在感,结果这支打酱油的船队,却因为郑成功的原因,而忘记了初衷,直接在江阴捅了多铎一刀。

    可谓是世事无常,人算不如天算。

    不过郑芝龙这边究竟如何暂且不表

    南京安德门外,李鸿飞的大帐内,戚红英,王国兴,郭胜,张超,史德威等一众将领齐聚一堂,正在商议接下来的战斗计划。

    “据探子汇报,阿济格大军以全军拔营,开始后撤,看样子是要逃走了,你们觉得该如何应对?”李鸿飞询问道。

    清兵要撤,剩下的就是打与不打的问题了。

    “要我说,如今我方兵多将广,直接遣水师战船封江,截住鞑子后路,一举歼灭。”郭胜脾气最火爆。

    “可你别忘了,鞑子并非只有渡江一条退路,若是封江,阿济格完全可以向西与吴三桂汇合,你觉得黄德功等人,有能力阻挡鞑子的突围吗?”张超反驳道。

    凤台山一役过后,他可是名将了,说话自然硬气了不少。

    至于派战船半渡而击,清军又不是傻子,渡河之时,定然会派人防备四周,要是发现明军水师,肯定第一时间便会放弃渡河。

    “还是放他们走吧,经过这一役,满清损失颇大,定然不敢在轻易南下,我们可以趁机扩军备战,不出三年,定能举兵北伐,收复中原!”戚红英说道。

    她明白,大明连年征战,国力早已不复昔日,甚至作为主力的戚家军与苏州新军,总计不到七万人,短时间内,还是无法与号称百万大军的满清相抗衡。

    为今之计,便是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以及充足的时间进行发展。

    “放他们走是肯定的,不过也不能这么轻易放他们离开,传令下去,待清军离开,黄德功,马士英等部,迅速进驻雨花台地区防守。苏州新军c戚家军与神机营,兵合一处,共同追击阿济格主力,沿途随时保持阵型,不可贪功冒进。”李鸿飞下令道。

    有了戚家军的兵力支援,李鸿飞可谓是信心十足,三军相加,足足九万全火器大军,对付二十万清兵,稳扎稳打之下,基本不会出现大的纰漏。

    阿济格果然如张超所说那般,并未直接渡江北上,而是大摇大摆地路过黄德功等人防区,与左梦庚的船队一起,沿江往西撤退,看来是要跟西面吴三桂的军队汇合了。

    黄德功,马士英本就不想跟清军死磕,加上李鸿飞有令,于是非常积极地配合,当日便调兵进驻雨花台,其速度,甚至丝毫不比李鸿飞的苏州新军差多少。

    同时李鸿飞组织的联军,开始跟在清军后方,不疾不徐地前进,时不时地派出“游击队”骚扰一下清军,迟滞对方的行军速度。

    至于水师战船,还是一如既往的打酱油,自从参与江阴一战后,便驻守在江阴一线,不肯前进,美其名曰:防备清军水师,再次偷袭江阴。

    因为郑芝龙的水师,除了运送戚家军过江时,做到了雷厉风行外,之后的水战,完全就是出工不出力,五百水师战船,对付清军四百多艘商船改装的货色,竟然足足放跑了三百五十余艘。

    清军有这样一大队水师停在大运河水道内,郑芝龙的水师,完全有足够的理由,在长江下游驻防。

    原本这些水师将领,是奉了郑芝龙的命令,卖清军一个人情,结果多铎被捅刀子后,连带所有清军都不相信郑芝龙了。

    阿济格担心对方半渡而击,根本不敢乘船渡江,索性率军继续往西走,打算途径芜湖c池州等地,进入九江。

    自从左良玉死后,九江已经被清军占领,只要阿济格的大军抵达九江,无论是渡江,还是整军备战,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