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9章贷款造军舰(第1/4页)  大国崛起1644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北方大部分地区,因为实施农业减税政策,导致最大的税收,来源于商税,可北方商业才刚刚起步,税收实在有限,甚至还不如华夏远洋贸易公司跑一趟的利润多。

    南方农业与商业正在稳步发展,可发展同样需要投资,这些年赚取的利润,因为李鸿飞上台大搞基础建设,已经让史可法意识到了财政危机。

    最重要的是,李鸿飞还想要官府牵头,投资铁路项目,史可法一时间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

    “仅半年时间,华夏远洋贸易公司便出海三次,算上这一回,共计支付关税五百万两白银,累计纯利润两千万两。”司徒燕拿着账本,一五一十地向在场官员汇报道。

    除了第一趟出关,因为贩卖的是军火,有朝廷特批的免关税政策之外,司徒燕的船队每次进出,都要支付近百万两白银的关税。

    受运载能力及产量限制,船队一次出海的利润最多只有一千三百万两白银左右,算上购买爪哇当地矿产,以及支付宝山船厂尾款之外,华夏远洋贸易公司半年时间,赚取了将近两千万两白银的纯利润。

    “半年五百万税收,一年岂不是一千万?都抵得上沿海一个省份的总税收了!”有人感叹道。

    “关键是这利润可怕,如果朝廷率领舰队出海,一年可抵半个国库的税收啊!”史可法则看到了另一面。

    朝廷率舰队出海,自然不需要经过关税这道繁琐事宜,单单商业这一块,半年赚取五千万,还真不是不可能的。

    关税只是毛毛雨,真正赚钱的,还是经商的利润,虽然朝廷不会与民争利,但这要看什么情况下,出海远洋,没有武力护卫根本不行,朝廷就算什么生意都不做,单单派遣舰队护航,收取“保护费”,那也是一笔十分可观的利润。

    “可是大家别忘了,我大明虽然资源丰富,但茶叶c瓷器c丝绸这类物资产能有限,堪堪够供应国内,一年哪有那么多东西出口番邦?而且番邦人口稀疏,购买能力也不是无限的,头两年或许行情较好,之后未必能一直保持下去啊!”也有人提出异议。

    他的担忧没错,华夏远洋贸易公司仅仅采购了两次民间商品第一次是贩卖军火,就令沿海地区茶叶c丝绸c瓷器等物,价格大幅上涨,甚至茶叶达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

    还有一个番邦购买力的问题,也属于事实,郑芝龙第一批民间商品运抵三宝垄时,差点赔在手里。

    毕竟南洋这些年被欧洲人不断掠夺,根本没有多少财力购买大明的高消费品了。

    当初朝廷下令禁海,其实也有利润越来越稀薄的原因,开海赚不到钱,反而要花费重金养一支庞大舰队,当然赶到不划算。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远在万里之遥的西洋人,能在南洋捞到银子,而我们大明尽在直尺,却担心赔钱?”李鸿飞反问道。

    “西洋蛮夷只懂掠夺,竭泽而渔,闹得南洋诸地民不聊生,我泱泱大国怎可与之丘貉!”有人反驳道。

    好吧,还是儒家思想作祟,西洋人殖民南洋各地,大明官员并非不清楚,只是他们不愿学习西洋人那一套而已。

    “是我大明百姓重要,还是南洋番夷重要?”李鸿飞反问道。

    “这”

    一众大臣说不出话来了。

    如果想要开海赚钱,必然会损害南洋诸岛当地人的利益,但同时也能带给大明百姓丰厚的利益,孰重孰轻,大家都不是傻子。

    “我们如今也算是开海了,若是只做港口通商,将航运风险交给番夷,同样也会给大明百姓带来利益,如果进行远洋,这其中未知太多,一个不小心,有些商人很可能血本无归的。”史可法说道。

    他并不反对开海,只是担心本国商人出海,会发生意外。

    在史可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