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老臣做不到啊(第1/2页)  攻略大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明没想到长孙皇后轻而易举的看穿了他的想法,枉他还自以为能瞒过两人呢。

    李世民如果仔细一点也不难发现高明的“谎言”,但高明有些年龄的优势,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不过长孙皇后比较细心,高明的“谎言”就被点破了。

    被点破小心思的高明老实了不少,目光也转向了大殿中的几位重臣。虽说记忆中有几人的样子,但近距离观察几位古代名臣还是让高明微微激动。

    长孙皇后并没有追究高明的打算,她觉得高明刚刚的话并不全是推脱之言。心中对高明也难免有些愧疚。

    长孙无忌几人并没有让高明等太久,讨论完。房玄龄就率先说道:“陛下,在老臣看来,如果按照殿下所画图纸制造出农具,至少能让我大唐多出一半的耕地。”

    高明听后忍不住出言辩驳道:“房大人,您算的不对吧,光是那个曲辕犁就能节省一半的耕牛,更何况那些人力犁了。怎么可能只多出一半的耕地呢。”

    听到高明的辩驳,房玄龄也不着恼。反而微笑着说道:“太子殿下有所不知,我大唐各地的人口是不同的,就那关中来说,关中缺少的不是人力,而是土地。殿下制造的农具并不会起太大的作用。那些地广人稀的地方才是这些农具大放异彩的地方。”

    高明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心里不由有些尴尬,这么简单的道理作为后世人当然明白了。

    “房大人所言极是,是高明思虑不周了。”

    “太子殿下言重了。”房玄龄说道:“不过陛下,这种农具虽好,却太消耗铁了。如今还要面对突厥等异族,军队所用不能有丝毫削减,民用的铁器就更不够用了。”

    李世民听后眉头一皱,突厥可是大唐的心腹大患。他灭掉突厥的心思比谁都重,渭水之盟的耻辱他可时时牢记呢。军队所用铁器是绝对不会削减的。

    高明在一旁也有些发愁,采矿业在现代也是个高危职业,更何况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了。采矿业在古代完全是一个靠人命去填的产业,就算是高明一时也想不出办法。

    李世民思考了一会儿,问道:“辅机,铁的产量能提高多少?”

    长孙无忌苦笑一声,回道:“陛下,您也知道这个产业的危险性,愿意做矿工的人就那么多。没有人,臣也无能为力。”

    高明悄悄的拽了拽长孙皇后的衣袖,长孙皇后诧异的看了过来,眼神中带着询问。

    高明凑到长孙皇后耳边,悄声问道:“母后,舅舅不是吏部尚书吗?铁器产量应该问户部尚书吧。”

    “长孙家最大的产业就是铁器了,全国四成的铁器出自长孙家。”长孙皇后回道。

    “全国四成的铁器啊。”高明心中感叹,“李世民对长孙家还真是信任呢。”

    铁器在古代意味着兵器,盐铁向来都是国家严格监控的,在这种环境下,长孙家还能有这么大的产业。足见李世民对长孙家的信任。

    “高明,高明?!”

    “啊?”高明回过神来,却见李世民满脸黑气的看着他,灿笑了两声,说道:“父皇,您刚刚说什么?儿臣没听清。”

    李世民脸上的黑气更加浓重了,他没想到高明在这么重要的场合都敢走神。

    这时长孙皇后轻声说道:“你父皇问你有没有办法增加铁的产量。”

    高明一听,立刻摇头道:“儿臣又不是全能的,对这方面也没了解啊。”

    李世民听后心中难免有些失望,他还期待着高明能说出个办法呢。

    事实上,皇帝也是会闹情绪的,哪怕受人称赞的明君也是如此。李世民想到刚刚长孙皇后悄悄告诉他,高明根本就没打算给他买礼物这件事。虽然听了高明的说法,他不会怪罪高明,但心中不爽是绝对有的。毕竟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