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地还冒出几句精彩的,耐人寻味的或忍俊不禁的"崔语录"。最可贵的是,他从社会生活和人xìng层面为善良的人们提了个醒:简单的文本、简单的关系、简单的人物与事件其实并不简单;"一切远大的理想都是要建立在对世俗的理解和被世俗所接受的基础之上";而不论是"神仙"、"妖魔"还是"凡人"都是有感情的,都不能免俗。现实中的人们从唐僧这个"最佳团队"一路取经遭受劫难的历炼中,可以学到的东西或许终身受用。
"修行无止境"。小富、大富,小才、大才,小德、大德,小官、大官,一切希望向前行走的中国人,在世俗化中可真不能丢了追求大智慧、解读大智慧的志趣……
修行靠自己炼,好书靠自己读。愚兄被岱远老弟高看了一眼,领得个写序的"活儿"禁不住一时激动,话还是说多了,您和读者原谅否?
2007年2月9日
午夜于海淀六道口
-------------------------
藏在纸缝儿里的真经
-------------------------
据说,在中国所有的文学作品里,普及程度最高的就要数《西游记》了。往通俗了说,谁都见过光屁股的小孩子随便拿个棒子,幻想着自己就是正在进行"七十二变"的孙猴子;若是谈论风雅,当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大学问家郭沫若老先生和诗可以算得上是风雅之极的千古佳话了吧?但和来和去,不还是没跑出"千刀当剐唐僧ròu"啦,"金猴奋起千钧棒"啦什么的吗?是所谓"大雅近俗"嘛!
下到刚刚会听故事的三岁玩童,上至名声显赫的学者、政要,不管是男女老少,也不管身处都市还是乡村,认不认识字都无所谓,几乎90%的中国人对于《西游记》的故事都能说出个大概齐。不仅如此,《西游记》的影响力早已经超越了东土大唐的疆域,遍布到四大部洲的各个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学中拥有最广阔读者的杰作"。随着时代的进步,《西游记》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在传播。有资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西游记》创下了再版之最、发行之最、读者人数之最和改编映演的戏曲、电影、电视的观众之最等等一连串"之最",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大。
《西游记》是无所不在的。当今最新的科学技术也没有跳出金箍棒画出的那个幻想的圈圈儿无论是雷达还是B超都没能超出《西游记》的想像。生物工程的尖端技术所谓"克隆",不就是拔根毫毛吹口气,变出一大堆自己嘛!就连"神舟六号"宇宙飞船上的航天员翻了几个跟头,台湾同胞也立刻联想到了孙悟空的"筋斗云",甚至还要计算出孙悟空和航天员谁快谁慢!《西游记》渗透在所有中国人的骨子里,大家每每在不经意间就想起了这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取经故事。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就爱看《西游记》,然而爱看的并不是西游取经的经过,而是前面"孙悟空大闹天宫"那几回:不管什么天王也好、神仙也罢,只要敢欺负俺老孙,就打兔崽子,管他是谁呢!多痛快!可越往后就越看不下去了,先是忽然来了个如来佛祖伸出的一只巨手用张纸条儿把个齐天大圣压在五行大山底下一动也不能动,接下来就是郁闷的漫漫取经路……不识好赖人的唐僧总是在关键时刻念紧箍咒不说,孙悟空费尽心机好不容易抓住几个妖精吧,得!大多数又被不知突然从哪儿冒出来的一位什么神仙给救走了。取经路上打妖精,可真正像白骨精那样能被孙猴子打死的妖精其实并没有几个。
最不能理解的就得数《西游记》的结尾了唐僧师徒一行历尽千辛万苦到了灵山,见了如来佛祖,那么虔诚的去取经,可取到手的却是一堆白纸!如来佛祖不但没惩罚敲竹杠的阿傩和迦叶,而且还有袒护他俩的意思。最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