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家拍得多有文化呀!几个胶梨几个枣外加一段打油诗就让如来佛祖舒舒服服的。千万不要以为拍马屁只要豁出脸皮就行了。那可是一种高级的行为艺术,一种文化。在妖魔鬼怪横行的世界上,得到各位已经得道成仙的神仙的赏识是混入上界的惟一途径,别的都是形式。在这么一个关键的时刻,孙行者抛出他一生中惟一的诗作,其意义非常重大。不但表明了自己身遇逆境的时候仍然能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且表现出自己思想认识的深刻变化。
取经的过程让孙行者深深懂得,领导也是需要理解、关爱的,也是需要别人表扬的。要多发现领导的长处,多赞美领导的好处,多体会领导的苦处,多解决领导的难处。从此以后,孙悟空对玉皇大帝的态度更是一天比一天的恭敬。那次遇上六耳猕猴假冒自己招摇撞骗,孙悟空再一次来到天宫请求玉帝帮忙。这猴头竟然高呼:"万岁!万岁!臣今皈命,秉教沙门,再不敢欺心诳上。"孙悟空变了,变得多么谦卑!一颗歉卑的心对待昔日看不上眼的领导,远离了虚荣与炫耀。还是那个许旌阳zhēn rén说得好:"此一时,彼一时,大不同也!"
悟空总算懂了要想做好神仙就要因势利导,要善于联合异己,而不是盲目敌对。悟空改变了自己。猴头的功夫不是变浅了,而是变得更深了;孙行者不是变得比齐天大圣了,而是变得比齐天大圣成熟了。改变自己是需要勇气的,这本身是一种大智慧。
取经路上的孙行者既发挥了自己降妖捉怪的技术特长,维护了正义的事业,还学会了为人处世,在降妖捉怪的同时注意到了尽最大努力处理好和各路神仙的关系,不但没有让一位神仙失望,而且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制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悟空,悟空,就是"我心空",就是心里没有负担,提得起放得下,失败成功都可以承担。悟了这一点,一颗千年的石头心,完成了自身的七十二变,经历千锤百炼,总算战胜了自己,磨成了斗战胜佛!
-------------------------
国国有本难念的经
-------------------------
尽管唐僧的取经队伍可以算得上是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跨国旅行,但一般读者仅仅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孙猴子、猪八戒、唐僧、沙和尚这几个主要角色身上,顶多捎带脚地关注一下给他们找麻烦的那群妖魔鬼怪,再有闲工夫的话可能瞧一瞧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而对于取经路上那些位为唐三藏的护照盖章的国王却好像并没太多的关注。当然喽,女儿国国王是个例外,那是因为她和唐僧有过那么一段言情故事而享有盛名,这个另当别论。不过,好好琢磨一下那些位国王,是很能给人一些启发的。猪八戒在乌鸡国的时候就曾经说过:"人间帝王是替身!"《西游记》里的国王其实算不上是至高无上的君主,毕竟在他们的上面有着层层叠叠的神仙乃至玉皇大帝,他们顶多也就算是个基层单位的负责人罢了。
咱就先聊聊乌鸡国。乌鸡国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只落得"草子不生,民皆饥死。"乌鸡国的国王应该说还算是个体恤民情、把老百姓的生死当回事儿的好官,他不但停发了所有国家公职人员的工资,而且真正"从我做起",带头减掉了自己伙食中的荤菜,情愿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他昼夜焚香祈祷,请求天上的各级领导也来关心一下乌鸡国里老百姓们的疾苦,多多少少给恩赐一点点儿雨水。不仅如此,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这位国王还好善斋僧,对领导的各种精神也能及时加以贯彻落实。如来佛祖洞察到这小子还有发展的潜力,就决定帮他到玉皇大帝那儿讨点儿雨水,而且呢,还想对这位国王继续加以培养和重用。于是佛祖派出了文殊菩萨作为巡视员化装成凡僧下来进行实地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