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万水才能得到,你愿意去取吗?"菩萨的点化惊醒了梦里唐僧。"贫僧愿意,捐躯努力,直至西天,不得真经,死也不回来。"尽管观音菩萨指出了通往灵山的路,但取经却要靠自己走。唐僧坚定的意志验证了他正是那个十世修行的佛子。追求理想的人,会赢得他人的尊重。"那么你就是那取经的人!"观音成就了唐三藏。
就此,观音成功地组建了一支浑然一体的取经团队,而且同时实践了大慈大悲:站在别人的角度替别人着想,拔除别人的痛苦和烦恼,给予别人快乐和福气,理解别人的心,成就别人的果……这就是慈悲,就是观音。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对观音菩萨的共同崇敬和爱戴,这支队伍是到不了灵山,取不回真经的。凝聚取经团体正是慈悲的力量。慈悲的力量无坚不摧。
不是吗?唐僧几次和孙悟空闹分手,都是观音菩萨亲自出面协调才和好的。在六耳猕猴那一劫,观音菩萨送孙悟空去见师父,明确地告诉唐僧说:"你今须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必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休嗔怪。"更典型的是孙猴子被师父轰回花果山那回,猪八戒去请师哥回来,一开始猪八戒说看在师父的面上,而孙猴子对唐僧的"仁义"耿耿于怀,八戒小猪眼一转计上心来:"哥哥不看师父的面啊,请看海上菩萨之面,饶了我罢?"悟空立刻回心转意。
然而,通往灵山的路充满了太多的凶险,就连一向自信心十足的齐天大圣都产生了几分畏惧。在鹰愁涧孙悟空竟然扯住观音菩萨不放:"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这样崎岖,保这个凡僧,什么时候才能到?像这样的多磨多难,俺老孙的xìng命也难保全,如何成得什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猴头毕竟有自知之明,虽然自己会驾筋斗云,会七十二变,但却没有驾海的斤量。西天路上仅有金箍棒是不够的。"你当年做不入流的妖怪时还知道努力呢,如今怎么看到希望反倒懒惰了呢?感谢给你逆境的妖精吧,要看到磨难是对你修行的帮助。悟空,你能成的!碰到十分难处,我会亲自来帮你。"这既是开导、勉励,同时也是承诺。摸一摸脑袋后面观音菩萨所赠的三根救命的毫毛,悟空有了前进的勇气。慈悲的力量无处不在。
取经队伍踏上了西去的路。观音并没有就此袖手旁观,而是扶上马送一程,这里既有考验和教诲,也有原谅和宽容。取经开始不久,观音菩萨就颇费心思地给取经队伍安排了两次让他们受益匪浅的实习"四圣试禅心"教育他们如何面对诱惑,而平顶山的金角、银角两位大王让悟空彻底明白了妖精是什么。尽管相对于取经团队以后的经历这两次磨难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但恰恰是这两段经历给了他们宝贵的经验。仔细想想,后面的磨难多多少少都有这两段的影子。
在悟空犯了错误的时候,观音不是斥责,而是晓之以理,而一旦有了麻烦或危险,观音又在第一时间亲自出面。那次猴头闯了大祸毁坏了镇元大仙的宝树,观音一边告诫悟空这么做的不是,一边又嗔怪悟空怎么不早来见自己。随后菩萨赶紧亲赴现场对大仙说:"唐僧是我的弟子,悟空冲撞了先生,当然由我担着。"宛然就是孙悟空的主心骨,这对悟空是何等的爱护。第一次过通天河那回,观音菩萨发现是自己身边的金鱼在给唐僧找麻烦,没等悟空来求就做好了准备工作,来不及梳妆便纵上祥云赶往通天河,收服了灵感大王。在狮驼洞,如果没有观音给的那"三根救命毫毛",悟空怕真要在yīn阳二气瓶里化为脓血了。而遇到像蝎子精那样自己也解决不了的难题,观音也尽自己所能给悟空指明方向让他去请昴日星官。慈悲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轻轻地托起那一海之水。这样救苦救难的菩萨怎能不受到别人的敬仰和爱戴呢?
除了理解和帮助,观音菩萨的慈悲还充满了宽恕和包容,不仅包容了猴头对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