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第三季损益表公布后,股利数字大约尘埃落定,从前三季营业额,每季每股税前纯益与营业利益率可大略估算第四季营运状况,进而推算可配发股利若干,股价是先行指标,反映三个月至半年营运状况,因此每年9月至10月的股价本利比通常反映当年营业业绩,往后数月之股价则反映来年远景或成长比率。此时是个别股走势,远景佳,实质改善之股票如脱堰野马;远景不佳,陷入困境之股票,正如王老五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其次,观察损益表数字变动,须与该公司每年年初提出之营业目标与税前纯益目标做一比照。大部分发行公司年初召开董事会时,拟订营业目标与税前纯益目标是重大方案,乃是根据未来景气变动指标,对于公司未来一年的业务进行评估与展望。而各季的损益表正如成绩单一样,反映能否达到预定数字。第一季损益表公布时,能否达到四分之一的营业额目标与盈余目标,并不十分重要,因为有些发行公司经营事业第一季恰为淡季。然若第二季损益表公布,距预订目标二分之一相去甚远时,间接表示今年达到预订目标极困难,甚或已无望达到,投资人从第二季损益表公布后,大约可估算上半年股利数字,与预估数字相比发生差距时,买进或卖出意愿增加,股价亦随供需关系而机动调整。第三季损益表公布时亦是自然调整股价时机。
以东元股为例(表10—14),1979年初该公司即将油价上涨影响因素考虑于营业目标内,因此成长目标并不苛求,事实上显示其低估市场需求能力,于第三季结束时,营业额与纯益已达到该年预估目标99%,而股价能维持高水准,自有其原因。
再以歌林为例(表10—15),1979年度盈余较1978年度减少,股本却增加,股利自然降低,股价亦随之向下调整。1980年该股股价更趋下游,源于第一季营业收入与税前纯益均较去年同期减少,1980年度预定盈余目标为3亿元,第一季只赚0.27亿元,尚不及十分之一,股价自然更趋下游。
第八节 除息篇
读者在第一节里,已见到“除息”这个名词。一般投资人了解部分发行公司每年都会除息,部分发行公司有时除息,有时则否;部分发行公司则长年不除息。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下面就做详细的解释,不但可使初入股市的投资者对于股票投资有完整概念,也可使经年累月抢进抢出赚取差价的短线投机者对于股票有深一层的认识,以免进行股票买卖,连除息与除权手续都毫无所知,甚或股票都没碰过(这是事实,绝非戏言),这是不正常的投资过程,应彻底加以纠正。
各发行公司是一生意单位,做生意有赚有赔,赚钱的时候就由董事会开会决定当年分派股利数字。股利包含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现金股利即是分派股息,由发行公司依照证管会规定,进行除息程序,股票股利则是派发股票,亦依照证管会规定,进行除权程序。
无论配发现金股利或股票股利多少,都意味着公司当年赚钱。有些公司营运状况佳,每年皆可分配股利,诸如台泥、台塑、南亚、台玻等公司;有些公司营运不稳定,有时赚钱,有时赔钱,赚钱时就分配股利,赔钱时就停止分配股利,诸如中纤、东华、杨铁等股;有些公司营运长期发生亏损,终于走I申请重整之途,诸如和信兴、大明、裕和、裕成等。
台湾证券jiāo易法规规定,每年发行公司董事会可决定盈余分派是全部配发现金股利,或部分配发现金股利、部分配发股票股利,或全部配发股票股利。若股利全部发放现金,则当年内该公司只需办理除息手续,而无需办理除权手续。若部分发放现金,部分配发股票,则当年内该公司除了办理除息手续,还得办理除权手续。若股利全部配发股票,则当年内该公司只需办理除权手续,而无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