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4 章(第2/3页)  把话说得滴水不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鞋后跟全剪掉了,难道是凉鞋?”王老师恼火地问。

    “当然是凉鞋!这就像一个人的腿断了,他还是人,而不是狗!”梁勇昂起了头,大声反驳。

    王老师先是一愣,但很快镇定下来。他双眼盯着梁勇,不紧不慢地说:“凉鞋之所以是凉鞋而不是拖鞋,最重要的在于凉鞋有鞋后跟。这就像一个人,如果他最重要的头部都没有,那他在世界上就不存在了。”

    梁勇顿时低下了头。

    在这里,梁勇的诡辩在逻辑推理上明显是错误的,因为人断了腿固然是人,但无法据此推出凉鞋断了鞋后跟还是凉鞋。王老师思维敏捷地洞察到这个错误的逻辑,于是他抓住“凉鞋”和“活人”的评判标准,从理论上揭示了梁勇的错误,使梁勇不得不低头认错。

    2.抓住本质加以辩驳

    老张和老刘在公园辩论。老张问:“在金钱和道德之间,你选哪一个?”

    老刘不假不思索地答:“当然选道德。难道你选金钱?”

    老张诡秘地说:“我是选择金钱,因为我缺少金钱。你选择道德,那是因为你缺少道德。”老刘听了老张的不友好言语,立即反驳说:“你的话只讲对了一半,十分的道德,我已有九分,还缺少一分,所以我要选道德;万贯的家财,你已有九千贯,但你还缺少一千贯,所以你要选金钱。因此,准确地说,我选道德是因为我崇尚道德,你选金钱是因为你贪图金钱。”

    老张为了给老刘脸上抹黑,就故意以模糊语言为核心的诡辩来嘲讽老刘。老刘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用“崇尚”来褒扬自己对道德的追求,用“贪图”来贬斥对方对金钱的贪得无厌,很好地澄清了事实真相,否定了自己“缺德”、老张“缺钱”的荒谬论断。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某乡有几个地痞,经常偷鸡摸狗,欺压乡邻,但派出所对这些人一直采取纵容态度,致使他们的气焰日益嚣张。群众忍无可忍,集体向乡党委书记反映了这一情况。书记找来派出所所长问:“那几个地痞胡作非为,你这个所长知道不知道?”

    所长:“知道。”

    书记:“既然知道,那为什么至今未对他们采取行动?”

    所长:“采取行动只是个时间问题,这就像喂猪一样,如果还没等到猪肥就杀了,那怪可惜的,不合算。这些地痞就像猪一样,现在还是瘦瘦的没喂肥,处罚起来没分量。所以这是个策略问题,群众不理解,我们可以理解。”

    书记:“你的‘肥猪论’太玄虚了,群众怎么会理解?猪是人们心甘情愿喂养的,而这些地痞,群众会甘愿喂养吗?还是听听我的‘肥鼠论’吧。如果有个人养了一只猫,指望它捉老鼠,可这种猫却放任老鼠在家里吃谷子,结果主人家老鼠成灾。主人找猫来问罪,可猫却振振有词地对主人辩解:‘家里老鼠太瘦了,等到喂肥了再抓不迟。你猜主人对猫会有什么看法?”

    所长:“这……,书记的‘肥鼠论’更有哲理,我是一时糊涂,我马上就把那几只‘老鼠’抓起来。”

    在这个事例中,所长企图用“肥猪论”为自己工作失职辩解,但书记一语道破了“肥猪论”在内容上的荒谬,于是书记引出了“肥鼠论”,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痞横行不法、派出所放任不管、群众遭殃受害的事实,含蓄地指责了所长观点的荒唐、工作的失职。所长在这种情况下,再不表态自己失误,其利害关系就不言而喻了。

    论辩收场的技巧

    论辩进行时是激动人心的,但无论有无胜负,论辩总得结束,结束时也应有个圆满的收场,因为无论论辩场面大小怎样,都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人际jiāo往的一种方式。如果一味盯住论辩的输赢,忽略收场,往往会使论辩变质,导致人际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