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章 策反败露史思明行诈 撤换宰相李辅国参政4(第1/2页)  盛世风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拿到了乌承思的证据,史思明知道是朝廷所为。为了收买人心,他集合了所有部众、官吏和幽州百姓,公审乌承恩父子。他面向西南,痛哭流涕:“臣以十三万众降朝廷,何负陛下,而欲杀臣?!”周挚上前说道:“这种事不一定是皇上要他干的,为整顿军纪,应该杖责奸贼。”史思明当着在场的军士说道:“乌承恩父子纠结一起,暗中阴谋不轨,重杖一百。”执法军士上来,捉住两人,只打了五十军棍,便没有气了。在众目睽睽之下,打死乌承恩父子。

    面对部众和百姓,史思明做作了一番。大声说道:“我对朝廷是忠心耿耿,可是朝廷却要致我于死地。但是我不予计较,向皇上上表,述说事件的经过,伸张冤屈。”参加大会的人都十分同情,史思明的目的达到了。

    唐肃宗接到史思明的上表,有些不知所措。苗晋卿上奏:“启奏皇上,史思明向朝廷上奏折,仍然承认是皇上的臣子,臣上奏马上派人去幽州安抚,先稳其心。”

    “准奏,中书省拟旨。”唐肃宗赶紧把责任推到乌承恩的头上,说他想当官,做出这等罪恶,与朝廷毫无干系。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再次派遣宦官李思敬作为特使到蓟城宣慰史思明。

    李思敬传达圣旨时说道:“此非朝廷与光弼之意,皆承恩所为。杀之,甚善!”他还想稳住史思明。但史思明这次是铁了心要反,他上表是为了争取军心,当即下令囚禁了宦官李思敬。

    耿仁智劝他说道:“皇上已经派特使来宣慰元帅了,并肯定了元帅杀乌承恩是对的。元帅应该从长远着想,不要做反复的小人。”

    史思明说道:“我本想投靠李唐,但唐朝容不下我,现在有邺城与他们作对,不好动我,一旦安庆绪被灭,祸殃就降到我的头上了,此时不反等死吗?”

    耿仁智说道:“元帅已经弃暗投明,现在皇上派人来恩抚,请借台阶下地,千万不能再反叛了。”史思明怒不可遏,他顺手举起手中的木棒猛然击向耿仁智的脑袋。耿仁智猝不及防,木棒扎扎实实的击打在脑袋上,顿时脑浆喷出。这个跟了他三十多年的心腹参谋倒了下去,脑浆流了一地。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史思明有些后悔,但他不愿当众认错。周挚知道史思明此时的心情,命人将耿仁智的尸体抬出去厚殓。走近他的身边说道:“王爷总领河北,可独立行事。现在我们如果举起反叛的大旗,唐朝一定会针对我们,说不定会派大军来征讨,我们现在暗地里独立,但不明着举起反叛的大旗。让唐朝和安庆绪拼杀,到他们精疲力竭之时,我们再坐收鱼人之利。”

    史思明也怕将唐朝的主攻方向移到自己的头上,放出了李思敬,并向他道歉,含着眼泪说道:“我已经和燕朝决裂,杀了安庆绪的手下大将,他不会容我。李光弼自以为军功卓著,一心想去掉我。可以说乌承恩事件是他一手造成的,请朝廷将李光弼从太原调走,我不能与这样居心叵测的人作为邻居。请公公在皇上面前,将实情相告,我是衷心听命于皇上的。”当即写了奏折,交给李思敬,并要他在皇帝面前为他美言。

    李思敬认为史思明说的是真话,回长安后,立即将史思明的奏折转奏唐肃宗。上奏说道:“启奏皇上,乌承恩分化事件败露,史思明怒不可遏,但他已经与安庆绪分裂,不敢对抗朝廷。现在正处于十字路口,如果朝廷拉他一把,他会真心投靠朝廷。反之,他可能又铤而走险。”

    唐肃宗当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庆绪的身上,先安稳史思明不要与朝廷作对是当务之急,也没有深究。诏令李光弼不对史思明施加压力,避免逼反了他。

    其实李思敬受了史思明的骗,他离开蓟城后,史思明便秘密杀掉乌承恩的从属两百多人,从此不受唐朝的差遣,积极准备重新反叛,只是没有举起独立的旗号,仍然保留原来唐朝确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