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4 章(第2/4页)  笑傲股市——大师们的投资之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百事达"的股票成了华尔街股市卖压最沉重的几支股票之

    分析师李·赛德勒在其报道中指出,“百事达”之所以会有惊人的营业额、盈余及股价,是因为“百事达”所采取的会计原则。“百事达”采取以较长的时间来摊销其录影带的成本和商誉的价值,若除去这些会计花招,“百事达”影带出租店的每股盈余应该只有7美分,与"百事达"1988年所公布的每股57美分相比,足足少掉50美分。所以,赛德勒认为,"百事达"的表现根本是空中楼阁,一有危机就会倒塌。

    赛德勒的报道使伟恩震怒不已,但伟恩并不想正面反击,他不想抬高这篇报道的身价。起初,伟恩采取了消极辩解的策略,但事情却变得更为恶化,“百事达”的股价节节下滑,于是,伟恩决定奋起反击。在5月16日在"纽约证券分析师协会"的会议上,伟恩针对赛德勒的那篇报道发表了措词强硬的演讲。伟恩列举了"百事达"的一系列数据,通过数据来说明"百事达"影带出租店所赚得的巨额现金,这并不是用任何会计方法可以做到的。

    伟恩的那次演讲拯救了“百事达”。他澄清了大家的有些猜测和怀疑,使许多人重拾对“百事达”的信任。“百事达”的股票价格也开始逐渐回升,使“百事达”得以在1989年8月又进行了第三次股票分割。伟恩的出色表现也恢复了他个人的声誉。

    取得了这场媒体攻击战的胜利后,伟恩又开始专心于“百事达”的经营。为了使“百事达”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伟恩决定进军国际市场。到1990年年未,"百事达"已签订合约,在墨西哥、澳洲、日本、委内瑞拉、西班牙、夏威夷等地开设"百事达"影带出租店。1991年年末,"百事达"又购并了其在英国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经营"里兹"影带出租店的"城市视讯公司"。这一系列的举措让"百事达"大踏步地迈向国际化,使"百事达"的声势比其实力来得还高。

    在进军国际市场的同时,伟恩也丝毫没有放慢国内市场的扩张步伐。1989年4月伟恩以价值1.22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购并了加盟商史卡特·贝克手中的106家影带出租店,这使"百事达"在全美的五大城市区�;�;亚特兰大、芝加哥、底特律、明尼亚波里斯/圣保罗及密尔瓦基拥有更大的经营自主权。

    随着“百事达”的规模逐渐扩大,伟恩在娱乐界的影响也逐渐上升。曾一度对他抱有敌视态度的好莱坞也开始重新审视伟恩并接纳他。因为“百事达”拥有货量丰富的录影带管储系统,它只要让旗下每一家出租店买某一卷录影带,就可为电影公司带来巨大的收入,这使得许多电影公司的主管无法对此视而不见。好莱坞的态度也由敌视变为合作。1989年,"百事达"筹办的"百事达加盟商年度行销展览会"的年会就是由好莱坞赞助的。而伟恩也在1990年被《娱乐周刊》选为娱乐业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伟恩对待华尔街总是显得小心谨慎,时刻须谨防短线投机商对“百事达”股票的炒作。短线投机商是华尔街股市一股负面的力量,当他们不看好所买股票公司未来的营运展望,预期这些股票的股价将会下跌,他们将做空这些股票。这股短线进出的投机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有些甚至可以搞垮整个企业。伟恩对华尔街采取的政策是尽量让华尔街对“百事达”的期盼维持在可预期的范围内,既不会过度期待,也不会期待过低。他们从来不会透露给华尔街所谓内幕消息,但必要时,会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他们一点提示。伟恩他们尽量使华尔街的分析师了解影带出租行业的优缺点,以免他们无端起疑。但有时还是无法避免意外的发生。

    当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bào发后,"百事达"遭到剧烈的冲击。当科威特和伊拉克在广阔的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