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48章 宫中祭灶(第1/2页)  独裁者天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泰昌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今天宫中祭灶,从当日起,乾清宫丹墀上每日白天放花炮,皇帝升座c回宫也都要放花炮,宫眷c内监穿葫芦景补子蟒袍,还要在乾清宫前安鳌山灯c扎烟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日。宫中开始挂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画,至次年二月初三日撤下。乾清宫前设万寿灯十六盏,其余大小灯一百二十八盏,乾清门安灯五盏,日精c月华二门各安灯一盏,两廊檐回廊挂灯一百二十盏,栏板挂灯一百九十四盏,宫中甬道东西两廊设五色羊角灯,至二月初三日撤灯。皇帝严令不许在宫中放烟火,怕引起火灾,烟火地点遂改为太液池中的小岛。

    在此浓烈的节日气氛中,皇帝在中极殿召见刑部尚书黄克缵,和他讨论如何处置工部尚书王佐和工部右侍郎汪应蛟的事。

    刑部在古代为秋官c大司寇,隋唐以后则称刑部。刑部也称比部,“比”字有审刑量刑的意思。中国古代刑事诉讼中,有逐级审转复审制度。明朝审级分县c州c府c按察使司c刑部五级。刑部是皇帝之下最高审级。明太祖朱元璋要求刑部断案要公允无私,造成冤案要受到严厉惩治。但是在实际断案过程中,刑部常常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很难独立办案。首先是设置三法司大狱,要受大理寺c都察院的制约。除此之外,刑部还要受皇帝c勋贵c高级官僚的掣肘,事权不完全属于刑部。洪武时期的重大刑狱,如胡惟庸党案c蓝玉党案c空印案c郭桓案等,都是明太祖亲定。明朝中后期大审在大理寺举行,宦官居中而坐,刑部尚书反在旁列侍,当时人就认为刑部尚书这种尴尬地位,观之令人短气。

    朱由校当然不会放弃自己凌驾于法律的地位,可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只有他一个人就够了,不需要其他的阿猫阿狗也来刑部大堂上逞威风干预刑法。在司法上,朱由校还是想给刑部尚书多一点威严和权力来扮演法律的角色。黄克缵这个人刚正不阿胆识过人,在朝堂上不依附任何党派,东林党人拉拢他被他严词拒绝,因此还和东林党结仇了。在朱由校心中,刑部尚书最需要的就是公正廉明,黄克缵是符合这个条件的。

    前几天,皇帝下令要给辽东总督熊廷弼送二百五十万两军饷,五千条鲁密铳还有大量的弹药。不仅如此由徐光启负责购买的十一门红衣大炮也到货了,数理院的学者孙元化将陪同十门红衣大炮一起去辽东抵御努尔哈赤。今天朱由校问六部的官员却得知,他的武器弹药和军饷被工部尚书王佐和工部右侍郎汪应蛟截留了。天子当面质询这两个官员,他们却推说现在辽东前线的武器弹药和银两已经够了,不需要再送了所以他们就保存在工部的仓库里。

    朱由校一听就觉得有诈,皇帝的命令竟然不能被执行,今天户部尚书李之藻才通知他早该发出去的物资被截留了。朱由校开始有一种被架空的感觉,他变成了这个腐朽的官僚系统的一颗齿轮,而不是实际的决策者。皇帝让刑部尚书黄克缵迅速彻查此事,朱由校警告他如果他查不了,就让锦衣卫和东厂连着军饷案和刑部尚书一起查。黄克缵感受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和皇帝的决心,他立刻回县衙着手调查此事。

    物资在李之藻查看以后,数额上没有什么大问题,就启程送到辽东去了。皇帝还特地写圣旨告知熊廷弼武器装备和军饷的数字,叮嘱他收到军用物资时,要严格检查物资是否有缺失。如果有缺失,马上写奏疏汇报给朝廷,朝廷立刻查明情况惩处贪官污吏。朱由校现在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辽东战线的战事,按照历史的走向努尔哈赤应该马上就要对明朝发起一场大战。皇帝又在圣旨里写了几条警告给熊廷弼,命令他死守沈阳c辽阳两座城池,根据他的推测努尔哈赤等不了几个月就会来攻打。

    戚继光的高徒,沙场老将沈有容应皇上的传召来京城见驾。沈有容今年六十三岁了,早年在辽东冲锋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