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灯。”林墨瞅着舞池里的花灯越来越少,小眼泪占满了双眼,红扑扑的,活像只小兔子,太后看了好不心疼,但规矩是皇上定的,她总不能从哪个大臣手里抢一个来吧。本来这第一个灯谜应该由皇上答了去的,得来的灯正好给了小墨,万事大吉,谁知道半路—哎—杀出个程咬金来。
太后摇摇头,什么才女,哀家看就是个蠢货才对,还是个喜欢痴心妄想的蠢货!
“小墨乖,”太后和颜哄道,“咱们不要灯了,吃东西好不好?”
“糖糖。”林墨瞪着两个泪汪汪的大眼睛希冀的看向太后。
“对,糖糖,咱们吃糖糖好不好?”
“好。”林墨乐呵的笑,“糖糖,糖糖。”
“还不快去拿糖。”太后吩咐。
“是。”
拿糖的侍女还没走过来,老远的林墨就闻道了甜味,幸福的抬起鼻子,扯着太后的袖子:“糖糖、糖糖。”
“对,糖糖。”太后愉悦的笑。不知为什么,她就喜欢看林墨这小丫头笑,她的笑能渗到人心坎里去,越看越喜欢,不像那些成天对着她假笑的那群人,谄媚得不得了,看着都烦。
林墨拿起大勺要了一口,大喊:“蜂蜜!”
“和乐郡主真聪明,正是蜂蜜!”出题人高呼,舞女提着花灯奔至林墨面前,将灯交到她手里,大舒一口气,终于送出去了。
大臣们也放下一桩心事,终于不用想着待会儿该以什么理由送一个花灯给林墨合适了。
“灯、灯,”拿到灯,林墨雀跃,“姥姥,灯。”
“啊。”刚才只顾哄小家伙来了,太后到现在都还没弄明白到底是什么答对来着,这灯就给她了,要是为了讨好她而坏了皇上的规矩那可不行。
“顺着念比糖甜,倒着念满天飞,”皇上揣摩片刻,捧腹大笑,“还真是蜂蜜。”手伸上来钩钩林墨的鼻子,“小家伙,聪明呐。”
林墨的鼻头被皇上摸得发痒,咯咯的笑了起来,只往太后怀里钻。
“姥姥,姥姥,”林墨喊道,“这个、这个给您。”说着递上刚才猜谜得来的花灯。
“给哀家的?”太后问。
林墨重重的点头,指指桌上的蜂蜜,奶声奶气的道:“给。”
太后啼笑皆非:“这么小倒懂得知恩图报,不错,不错。”接过花灯,“那姥姥就收下了,你可不许反悔哦。”
林墨恋恋不舍的盯着花灯,眼睛瞪成了两个球,最后还是坚定的道:“给、给您。”
“好孩子。”太后宠溺的摸摸林墨的头。皇上看在眼里极是欣慰,多少年了,终于见到皇额娘开心的笑了;再看林墨,轻笑,还真是个活宝。
宴会途中小公公上来传报:“太子殿下归朝。”
“我儿回来了。”皇上大喜。
“燚儿回来了?”皇后激动的起身,高兴的抹起泪,五年了,也就皇上狠心,非要送他去什么军营磨练,十岁,那时候她的燚儿才十岁啊,还是个孩子,哪受得了军营的艰苦,好在现在总算回来了。
噹、噹,太子刘燚身披铠甲踏着铮铮铁步一步步走上大殿:“儿臣参见父皇、皇奶奶、母后。”
“燚儿!”皇后轻唤。
“好,好,回来就好。”太后眼里含笑。
“军营的事我们父子改日再聊,今天元宵佳节,不谈政事,你既然回来了就跟大家一起庆贺吧。”
“是,儿臣遵旨!”刘燚抱拳。
“还有几题啊?”皇上问。
“回圣上,最后一题。”出题官答。
“好,”皇上抚须,“燚儿,你就跟众大臣比一比,看谁能先猜出来,也让朕看看你学了几年的武,这文有没有落下。”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