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8.帝国之剑(第2/3页)  (卫聂)纵横杀《秦时明月同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陛下”赵佗虽早有猜测,但一时之间听到帝王亲口下旨,数十万人终身难回故土的政令,仍然震惊哀伤。

    帝国的铁骑,是帝国之剑。

    然,终究也只是帝国之剑。

    王翦死了,蒙武也死了。

    两位帝国龙虎之将的死如同紧紧扣在帝国宫殿上面的一块巨石,压得所有人人心惶惶。

    蒙恬与头曼还在九原郡两军对垒,无法奔丧回来;章邯与王离也都将在外,牵制东郡的局势。

    皇帝一连三日不曾入睡了,他在漏夜写诏书,给王离的,给章邯的,给赵佗的,还有给蒙恬的。

    天下局势,如何用这些人,又如何另其相互掣肘,皇帝殚精竭虑。

    实在是累得狠了,就在用丹砂填做山川河流的大秦图卷沙盘边闭目养神。仿佛唯有如此,天下山川沟壑才尽在帝王心中。

    三更时分,赵高唤醒皇帝。

    嬴政不过睡了小一个时辰,但他一言九鼎,说几更起便是几更起身,若是宫人延误哪怕一刻也要斩首赐死。

    帝王问道:“李斯可在?”

    赵高回道:“丞相大人已经在殿外候着了。”

    李斯入内殿,这样漏夜议事是帝王常态。一入内殿,帝王便问:“九原郡的军报可有?”

    李斯道:“蒙将军与头曼大战,遭遇流窜突厥人,不知为何似乎受头曼驱使。双方各有损伤,折损兵器战马约八万,恐需增补。”

    帝王颔首:“军备不可怠慢。令铸造所日夜督造秦刀。还有,九原直到征调民夫修筑,工期务必加紧。粮秣辎重延误将导致军机贻误,各郡衙若征召不利者,悉数锁拿问罪,家眷充为官奴官妓。”

    帝王说完忽然撑着头闭目不言,面色不言。

    李斯心头一惊:“陛下保重龙体啊”

    须臾,帝王摇摇手:“唤赵高来。”

    李斯起草的文治整肃令推行已经有一段时间,咸阳博士学宫暗中人心惶惶,都说皇帝要下逐客令,将山东旧民赶出关中去修陵墓、筑直道。

    李斯日理万机,又够狡猾,焚书令法让他在帝王面前表了忠贞不二之心,但也得罪的天下儒生学子。现在这种得罪天下学子的事情一般能避则避,于是受命博士仆射周青臣登录名册。

    惊蛰快到了,发生了一件大事。

    文通君孔鲋从博士学宫逃亡了。

    孔鲋是孔子八世孙,官拜少傅。这件事非常棘手,秦律严苛,在国官员擅自遁职是重罪,祸及三族。但孔鲋身份着实特殊,若真诛杀连坐了孔子后人,本就绷得极紧的诸子百家恐怕会有激烈的动作。

    儒家是由帝王亲自下的诏书推向帝国政坛,虽是用于安抚六国,以示海纳百川的胸襟,但至少帝国尊儒家为诸子百家之首,对其礼遇有加,还令公子扶苏亲临小圣贤庄安抚。

    孔鲋的荒诞出逃、六国遗民对于秦律的蔑视让帝王震怒,嬴政仍在酝酿如何处理孔子旧族的时候,博士学宫又出逃了三十余人。这下文治整肃令立即成了笑话,仿佛天下人都在等待看帝国丞相自打嘴巴。

    于此同时,谣言四起:将秦比作桀纣,言秦灭典籍,便是要灭中原文明,灭绝六国士族。

    李斯进谏时,皇帝异常震怒:“有人在鼓动儒生出逃!是谁?!查出来!”

    查证不难,有人意图行事,却难保不留痕迹。

    留下的儒生纷纷自保,说的确有人来游说他们出逃,正是阴阳家的方士,卢生!

    事关阴阳家,局势变得更加晦涩。

    彼时月神、星魂、云中君,和大司命、少司命都在蜃楼之上,东君早已叛逃不可信任,东皇太一素来不过问俗物。帝王正在思忖是否要召唤月神,这是赵高适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