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朕带你们回家(第1/2页)  叫门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今天母亲节,陪妈妈出去了一趟。更新有些晚,向大家说一声抱歉。

    祝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

    ————————————————————————————

    更正一下,母亲节是五月十三号,女儿学校提前搞活动,把人给弄混了

    ————————————————————————————————

    蒋信的心情,朱祁镇十分理解,自小生长在大都城,除了血脉有别,他甚至比许多汉人更加尊崇眼见各位皇帝。就像元朝灭亡时许多汉人殉葬一样,经过多年的融合,元朝遗留在大明的近百万蒙古遗民,从内心已经认可了大明的统治,这也和朱元璋力排众议大力优抚有关。蒙古人的血性只有在草原,在战场上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衣食无忧的农耕生活,汉服汉姓通婚,再加上时间的蹉跎,足可以将他们收服。

    蒋信的出现,给了朱祁镇许多启发,现在却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在朱祁镇像哄孩子一样的轻轻拍打下,蒋信这个热血汉子终于止住了哭泣,两人开始断断续续的说起话。

    蒋信将土木之变后的几天遭遇娓娓道来,战俘营的惨状不必多说,朱祁镇前世在明十三陵蜡像馆目睹过历史的还原。随行宫女大多遭到凌辱,之后便被瓦剌人强娶为妻妾。士兵被俘后,受伤的大多任其自生自灭,手脚齐全的为奴为隶,苟且或者日后或许可以拿去和大明朝廷交换。当然也有和喜宁一样背叛的,出卖灵魂为瓦剌带路,只为换取一顿饱饭

    说道叛徒,蒋信恨得咬牙切实,私下里曾利用身份,让其中几个无声无息的葬身狼腹。朱祁镇却对他们恨不起来,他们北征前也许只是一个老实种田的军户,有的可能也想过为大明死战,立下功勋光耀门楣。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更何况这三军大多根本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缺乏军魂,没有理想信念,战场的惨状足够击溃他们的精神防线,活着回去c吃一顿饱饭,这个理由就足够背叛。

    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无数的错误,最终酿成一场惨败,又怎能苛责普通的将士。

    蒋信见朱祁镇神色黯然,便岔开话头,说起战俘营中的一件怪事。

    “陛下,昨天起突然来了一群人,看长相打扮应该是汉人,却可以在营中来去自由。

    每日晚饭后,便举行什么宣法大会,参加的就可以领一碗羊肉汤,所以一到晚上那几个帐篷就热闹非凡。

    据去过的兄弟讲,每个帐篷有个自称是传头的人,只是宣扬些佛法,教人要信弥勒老祖,跟着大声诵读经书,别的倒也没有什么。

    随行的还有几位汉人郎中,为伤了的兄弟诊治,兄弟们想要感谢,他们只是奉命行事,只说是要谢就谢会首教首,谢谢弥勒老祖保佑。”

    朱祁镇眉头紧锁,这套路有点熟悉,跟后世的传销十分相似,这些人又是什么来路。

    苦苦思索后,一个名字在脑海中突然闪现——白莲教。

    说起白莲教和大明的纠葛,还得从太祖皇帝朱元璋说起。元朝末年,朝廷重赋,加上连年灾荒,百姓流离失所,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韩山童此时是白莲教教主,吸收合并弥勒教c明教,在当时各路起义军中势力最大。韩山童死后,儿子韩林儿继位,又称小明王,建国称宋,吸引了元朝镇压的主要火力。

    朱元璋依托白莲教的红巾军发迹并建立了明朝,但他自己明白,白莲教这种充满抗争精神的民间宗教并不利于自己的统治。朱元璋建国之后,明确规定不准民间塑造白莲教的神明塑像,并采取高压政策对白莲教实施打压。

    吊诡的是,作为曾经反抗元朝统治的主力,许多白莲教教徒逃亡到草原,这些白莲教徒不仅熟悉明朝北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