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出事之前, 已经录好了两期节目, 同时节目组还有备用的方案, 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新节目不顺利, 节目组至少还能撑一个月。然而这并不是台里想要的,他们希望并且要求单阳和制作团队能够尽快地扛起大梁。
之后有整整三天, 单阳都是泡在办公室里的, 拉着制片一起加班。废纸篓满了又清空, 空了又满。单阳上火, 嘴里起了好几个燎泡,几乎把头皮都挠破了。
明天不上班的主体是明星综艺,每期的嘉宾多多少少会有宣传需求。所谓的特别节目,就是通常在一组宣传艺人之外, 额外加入其它主题元素, 通常都是当下热点。这么做,往往是因为宣传艺人的咖位不够高, 不足以以个人魅力担下收拾;或是宣传内容过于单一, 趣味性不强。
单阳将近期有档期有需求的艺人或者剧的名单打印出来, 又将近期网络热点都罗列下来,一项一项对,终于有所收获。
最近的热点,有两个与纪录片和美食都有关联。一个是莱小冬新上映的电影四天。莱小冬是“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最近才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拿奖, 风头正盛。四天号称是纪录电影, 拍摄的是返乡摩托军的故事, 记录外出务工人员千里返乡时一路上遭遇的风霜雨雪衣食住行。莱小冬的技巧毋庸置疑,但大概是片子的拍摄手法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较为新鲜,立意本身又太过文艺,情怀沉重,点映期间,效果并不理想,颇有几分曲高和寡的意思。这也是莱小冬愿意携剧组来参加综艺,为电影紧急造势的主要原因。
另一个热点则更为大众熟知,那就是今年纪录片市场的一匹黑马:食中。食中是美食纪录片,一共十集。摄制组耗时五年,走遍大江南北,通过探索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纪录民生百态。这部片子制作精良,每个镜头都经过精雕细琢,完美呈现食物的状貌。更难能可贵的是,食中舍弃了国内人文纪录片一贯的高雅文风,配词干净简练,不能赞一词,毫无煽情之意,只谈鱼肉俗物,很有趣味,直接戳中了中国人对于美食最为质朴的向往之心。节目一经播出,几乎是一夜爆红,收视翻番,且高居不下,一时无两,在多个媒体平台同步热搜。令人意外的是,在这样现象级热度的冲击下,食中的制作团队,尤其是导演,依旧低调得很。他们拒绝了所有采访和节目邀请,依旧保持着神秘的面纱。
观众们想听故事,想听好故事,没有什么比一边吃饭一边听故事更能让人感受这种小而尽兴的愉悦了。
单阳的脑海中很快就形成一个方案,经过打磨润色,很快就在内部通过。然而,这样一个很能抓住观众胃口的方案,最大的难题不是台本和制片,而是如何能把食中的幕后团队请到台前,说出观众最想知道的故事。
单阳和制作团队四处联络,花了很长时间最终确定,业内真地还没有人成功邀请到这个神秘的纪录片团队。单阳不愿轻易放弃,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把食中的职员表字幕一帧一帧地翻开,试图寻找突破点。
还真的让他发现一个熟悉的名字。
单阳眼前一亮。
李大勇刚完成一个大项目,正在家里休息,陪老婆逗孩子,闲得发慌。他接到单阳的电话自然很开心,两人聊着近况。说了一会儿话,单阳很坦诚地把他的想法提了出来。
李大勇道:“诶,你小子居然还真找对了人。我和我们杨导是老乡啊,路上的时候杨导也很照顾我。杨导这个人啊,她也不是拿乔,她是真地比较低调,不爱这种活动,生的熟的,来找的人太多了,也不知道哪个好,干脆都推掉了。不过呢,我听着你这个节目策划还是有点意思的,我可以帮你问问。最近台里正好也让杨导做点宣传呢。我们难得能拍一部有人看的纪录片,台长可高兴了。当然我不敢保证啊。不管怎么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