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悠悠我心1(第1/2页)  重生之梦境具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师娘与老师中年有一子,后来因意外痛失爱子后来又丧失爱徒心灰意冷之下,退隐山林看到这样乖巧的方先觉不自觉的就将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如圣人所言恐怕这些都是老天在考验方先觉,可是这样的苦痛之后可否真的值得。

    从正门入,身体半躬两手向前交叉行礼乐起这里虽是偏僻村中但是老师坚持遵守君子之礼请人响起礼乐,从身上的儒袍也是早些天就开始缝制的,大厅内站满了人有大人和小孩脸上都带有欣慰的笑,老师位于中堂。经过一系列的大礼后,他躬身在赵师的身边由老师为他加冠:“先觉,你如今已是加冠之龄,不觉间已经过了六个四季可是你在我印象里依旧是那个恭敬守礼的孩子,你现在依旧没有变化但是老师恐怕只能再伴你几个春秋了之后的人生里还需你自己多多警戒自己,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赵师说完便坐在太师椅上不发声了,他所说的都已经在刚才论说干净了。方先觉摊开那黑色儒服的衣袖,由于衣服的袖子过大他行礼之时难免有些牵扯所以将袖子摊开更加端庄些。

    他的一言一行皆符合古礼,神色坚毅作为老师的他看着面前的方先觉一股自豪也不觉油然而生,这个孩子可以说是生而知之,为人纯孝待人接事皆如同古之君子。这一场加冠也就意味着这个孩子即将要为自己以后的人生而规划了。

    “老师,我决定了我要离开村里可能无法长伴你左右了,不能躬身侍奉。师娘,自从娘亲逝世后我一直抑郁寡欢是您一直将我待亲子一般照顾,然父母之命我实在难以违背先父在我襁褓之时就希望他的孩子能够做到定邦安民,为一方百姓谋福报即使愚笨孩儿可能无法为他实现但是作为孩子的我还是要尽力去实现的。”

    参加他加冠礼的人很多,村里人都几乎都在场饭席从屋内排到屋外。他们不懂什么是加冠礼,对于他们而言孩子长大了就可以下地做农活了家里也就多了一个劳动力了,所以在他们想来这可能是读书人的活法。这芸芸众生皆有自己的人生,没有粗俗与雅致。

    “先觉,你有定国安民之心我不拦你。老师只希望你不要被这纷扰的人世所迷失了自己,你师娘与我都衷心希望对自己好些这人世的苦海翻涌,你抓紧自己手中的桨莫要跌入海中。”他们在屋内的书房,老师眼中虽有不舍但是脸上还是体现的很欣慰,师母用手帕抹着眼泪她是个妇道人家这个孩子在自己身边待了这么些年了突然说要离开你身边,自然有些不舍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担心父母会忧虑自己,所以要侍奉双亲老师与师母也与自己父母无异了视如己出。

    宴席散去,他帮着师娘收拾厅内的剩余,村民在离开之前都自觉的帮他们收拾的七七八八了他们收拾起来也算轻松,他看着师娘的动作很难,时而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先觉,你就像我的亲子侄一般从你第一次来我家的时候也就在像这孩子真的让人心疼,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想,大概是年龄这么小的孩子便如同一个小大人一样见人持礼,没有任何的娇纵和淘气。”她说着边回忆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个时候对于先觉而言是最幸福的时刻,有可亲可敬的老师和师娘和娘亲陪伴,哪怕是一生云野山中牵牛耕种我也愿意。”他已经长大了,她突然意识到了这个小人儿自己成了脸上也少了稚嫩这个孩子很少能见到他笑除了在他已故母亲面前。他终会离开这个小小的山岭去攀上那高峰欣赏更加远阔的风景,“你别收拾了,你进去与你老师说会话吧这里我来就行。”她接过方先觉手中的碗筷,匆匆忙忙的就将这厅堂内的餐具合拢。

    看着在一旁不断忙活的师娘,桌上全是些剩余的碗筷,地上的都是些残羹剩饭。他俯身用笤帚收拾干净,看到没有听他的话去书房里的方先觉,她也没有说什么她知道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