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意欲何为(第1/2页)  汉室孤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备儿,在你看来,周家公子意欲何为?”卢植将刚刚的事完整地给刘备讲了一遍,现在则想听听他对这件事的见解。

    “以备儿愚见,周公子生于世族大家,见识广博,或已厌倦了朝堂之争,欲退而避祸,在这故国乡里,成就另一番事业。《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天下学文明理之人,哪个不想有朝一日能够如此!今正值多事之秋,天灾频仍,叛乱四起,为天子守一郡之地,保一方百姓之安乐太平,藉此得以青史留名,为后人道也,便不枉此生了!”刘备到庐江以来,亲眼看到了师父掌权柄,平叛乱,兴教化,劝农商,见证了庐江由人心散乱到物阜民丰。看到庐江一派祥和兴盛,名士大家相继来访,听到巷里堂中众人交口称赞师父,总会有一种“大丈夫当如是”之感油然而生。

    “依为师看来,备儿说对了一半。”卢植仍看着前路,语气轻缓地说,“现如今朝堂之上,士人阉党,形同水火,曹鸾之死,党锢再兴,其势尤甚。如周公子所言,宦官之中亦有正直之人,士人之中必存异志之士。或隐忍不发,以待天时,一举锄奸;或不矜名节,甘堕为阉党爪牙;抑或是中立于党人阉贼之间,暗自经营,别有他图。而周公子便是这别有他图者。”卢植看了看刘备,见他并未表现得十分讶异,便转过头来继续说,嘴角带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

    “为洛阳令亦可避离朝堂,保一方百姓平安,而其弃官返乡,处心积虑求得郡守之职,又多方打点力求久居其位。若只为治国以明明德,洛阳百姓与庐江庶民又有何异?”

    “师父所言极是,天下皆苦,岂独扬州易生叛哉!阉党得势,爪牙逞凶。有道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今日是扬州,明日则或是幽州c冀州c兖州。再加之鲜卑侵扰,羌人作乱,日后各州各郡,怕是皆要募兵。太守之职重于校尉之日,已不远矣!待到掌握兵马,独揽大权之时,要效法齐桓晋文,便容易许多了。”

    “备儿好见地!你又可知为何为师要应承下来?”这回竟轮到卢植讶异起来,他没想到前些日子还略显稚嫩的刘备,对天下大势竟能有如此广博透彻的见解,以致他更加好奇刘备将如何回答接下来这个问题。

    刘备闻言更加信心倍增,思忖片刻便认真说道:“依备儿愚见,一来,如师父所言,周公子并非阉党爪牙,别有他图,故必不会鱼肉乡里以致生灵涂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个中道理,其必然谙熟。故周公子必将发愤图强以求政绩卓著,民心所向,因而他做这庐江郡守好过某阉党爪牙千倍万倍;二来,师父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之大志,但朝堂险恶,人心鬼蜮,多一敌何如多一友?且舒县周氏,名门望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不宜轻易得罪,且周公子荐师父于吕强,正为师父抗曹贼之所需,此番应承周公子,可谓各取所需,合则两利矣!”

    卢植曾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还是当初那个卢子干,那个歌舞在前,一心求道而从不转眄的少年;那个信劝大将军窦武,立志重振纲纪,恢复礼乐的义士;那个委曲求全,卧薪尝胆以斗阉竖权奸的孤臣。当他赴九江平叛手上沾满了庶民农夫的鲜血,当他平定庐江叛乱却接到贬为议郎的诏书,他不敢说自己始终无惑无惧,正相反,他想过终老家中阖门授业,也想过随波逐流,宦海浮沉。他从未跟自己的学生提起过自己的志向,只言片语也没有。但今日自己的学生竟如此深知其心,着实令他又惊又喜。这句话好像刺破乌云的阳光直射他的心底,使之顿时涌出万丈豪情,激发出无穷无尽的勇气与信心。如果你曾独自一人登临崇山峻岭,就会明白这种推你前行的力量是多么的珍贵有益。

    卢植连连称善,之后便再也不发问甚至发声了。他在御车的间隙中转头去看自己的师父,只见他双唇却紧闭着,也没有拨捋自己的胡须,只是沉静地看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