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6章 时来运转(第2/3页)  大东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脸。

    这些掌柜们能在京城经营布庄这么多年,虽然见风使舵惯了,但这点儿小钱他们还不至于舍不得。

    不过这对于雁归堂来说,又有什么意思呢?

    就像周由说的,他们雁归堂又不是只做一锤子买卖而已。

    但绣庄就不同了,陶行乐打听过,这家绣庄的刺绣水平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可惜的是,多年前这家绣庄的东家娘子患了病,这家绣庄的东家心思几乎都在家中娘子身上,以至于给了对手可乘之机。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因为他家娘子的病已经大好,过去不计较的事情可不代表现在不计较。

    但他的对手也不是吃素的,绣庄东家腾出手来又如何?

    刺绣行当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局面,于是,这才给了陶行乐说服这位绣庄东家的机会。

    漫步在平阳街头的陶行乐轻轻哼着不成曲调的歌儿,在平阳街头慢慢地逛着,也不着急立刻去寻找合适建仓的地方。

    毕竟,或许她会在这个地方生活很久呢。

    陶行乐很喜欢这个平阳这个地方,闹中有静,闹而不乱。

    不过想到周由的话,陶行乐还是忍不住点点头,周由有一点说得很对。就目前来说,雁归堂的资金流转速度,确实慢了。

    就拿陶行乐近日听到的第二件喜事来说吧,车宁写信告诉陶行乐,蓝安仓的甘草刚刚做了一个大单,以至于这个月的业绩比上个月几乎翻了三倍,业绩喜人。

    听到这个消息,陶行乐自然很高兴,但是作为整个雁归堂的东家,陶行乐必须承认的是,随着各地大小分柜的铺开,分柜壁垒已经在慢慢开始出现。

    蓝安仓的利润只在蓝安进行再生产,几乎不往凤凰仓流动。

    当然,作为东家,只要陶行乐一封信过去,想要调动资金一点不难。

    但现在容易,以后也容易吗?

    忠心和义气能持续多久?

    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各地分柜会不会各自为营?整个雁归堂变成一盘散沙?

    比起人来,陶行乐更相信制。

    陶行乐牵着马儿轻轻一笑,虽有隐忧,但好在乐在眼前。

    徐大哥带着广安的兄弟已经到青洲有些日子了。

    本来他们到凤凰城就好,但是胡三叔来信,信上问雁归堂有没有到青洲建仓的想法,要是有他们可以合作。青洲是陶行乐到这异世的第一站,那里对于陶行乐来说毕竟不同,再说有胡家香坊的加入自然更好,于是徐镖头便亲自带着人去建青洲仓去了。

    徐镖头是带着余柳一起去的,余柳心细徐镖头直爽,周原这么配,兴许不错。

    再说广安那队商队运往凤凰仓的货物,周原很快安排了出仓。不过由于凤凰城周围的几乎都是牧民,但是畜牧和务农一样,一样靠天吃饭,甚至季节性更强。于是凤梧村的涂家父子去和周原商议,问雁归堂能不能先把货物赊欠给牧民,等到秋冬牛羊膘肥体壮之时,再把欠款折成牲畜皮毛还给雁归堂。

    许是周原担心陶行乐责备,于是特意在给陶行乐的信中提到了这一点,还问这么做是否妥当。

    信中特意让陶行乐放心,所有的赊欠都打好了条子,又找了牧民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给做了公证,以降低收不回来款子的风险。

    陶行乐看到信的时候就笑了,心想你做都做了,这么问会不会迟了点。

    周原的做法是冒险了些,不过陶行乐没有不高兴,反而很高兴,因为她很清楚自己不需要一步一个指令的木头机器人。

    想到牧民们多数性情豪爽,陶行乐当天就给凤凰仓寄了回信,信中请涂家父子帮忙收集一些牧民们穿衣的尺寸,她这边会让人统计分析数据,然后让绣庄直接按照尺寸做好大小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