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49所谓金融(第1/3页)  三国大教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货币能为百姓日常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更能给教会带來巨大的受益。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信徒在教堂中存入百两黄金,这百两黄金的硬通货币就等于落到了教会的口袋里,信徒换回的只不过是一张写着金额的圣劵。聪明人一眼就能看出,圣劵这种所谓的纸币,换个角度來说就是一张借条,信徒是债主,把百两黄金借给教会后的凭据。

    按理说纸质的借条是不具备任何价值的,只不过圣劵有所不同,教会借助自身的影响力和信誉度,联合诸家商号给它辅以了等同于金银铜钱的价值,这才可以用來直接交易。

    说到这儿就牵扯出一个技术问題來。硬通货币存进教堂,难道栾奕会眼巴巴看着它堆在库房里吗?

    当然不会。储蓄业务推出之后,介于它超强优势,自然会吸引大量资金注入。后世经济学告诉我们,在这一笔笔巨款中,至少有8成是长久储户们平日里几乎用不着,至于另外2成,则是保障资金,为储蓄者们日常提取做好准备。为保险起见,栾奕将保障资金调整为4成。

    也就说,有6成的硬通货币会堆积在仓库里长时间不会被储户领取,要知道青兖济三地的人口总量足有500万人,这群人若是全用上圣劵,其储蓄值完全可以用天文数字來形容。这么一大笔钱空置不用,不符合商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为了能让资金流动起來,栾奕会将这6成硬通货币提出來,用來跟非教会控制区,也就是沒有流通圣劵,只能用金银铜交易的地区开展走私贸易,可用來买卖原料、购置货物,借巨大的资金优势赚取更多财富;也可以用來采购战马、粮草等军用物资,解燃眉之急;当然还可以用來开渠筑坝修建,挖建运河。

    所以,刚才栾奕说教会将承担青州、济南、兖州一线运河、水渠的五成总工程款就是从这里出,只不过在想民夫支付薪俸时,他不准备使用储户们存入的铜币,而是直接发放圣券。即节省了硬通货币,又促进了圣券的大面积推广,一箭双雕。

    毕竟,相比于铸铜制银,印钞票要快捷方便的多。开展了储蓄、信贷业务,栾奕就等于攒牢了印钞机,有大笔的银钱可供他调配。

    不过前提条件是,挪用的钱是要还回库房的,将來必须用金银铜这些硬通货币來弥补,至少保证与圣券发行总面值40%等值的硬通货币存在教会的库房里。

    举例而言,假如说现在教会总共收到了1000贯存款,那么供教堂调度的钱便有600贯,400贯作为保障资金存在库房里绝不能动。等教会存款额涨到1200贯时,也就等于发行了总面值共计1200贯的圣劵,活跃的硬通货币只能是720贯,另480贯保障资金一个子儿都不能少。若是少了必须赶紧补上,如果还不上圣劵就会面临贬值的问題,缺口越大贬值越厉害。到时候原本面值100贯的圣劵可就不等价于100贯铜钱了。这就是所谓的货币供给大于需求,从而引发了货币通胀。

    圣劵问世除了能给教会带來收益,还能发挥巨大的政治效能。

    储户们无论看中圣劵的便利也好,对教会的安全性信任有加也罢,只要把资财存进教堂……圣母教会健在之时他们手中的圣劵就是实打实的货币。可若是圣母教会垮台,那揣在他们怀里的圣劵立马变成白纸,一枚铜钱都换不回來。这就使得他们在不知不觉间被绑上了圣母教这架战车,想不对圣母教忠心耿耿都不行。

    此外发行货币,实施储蓄、信贷的好处多到数不胜数,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正因为优势如此众多,栾奕才会选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就把他搬了出來,因为他坚信有银行体系在手,足可一劳永逸。

    除了经济发展战略,栾奕还着重强调了一番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诸多领域,以教育发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