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01强国之本(第1/3页)  三国大教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由于语言、习俗和文化的差异,济州各地官署在执政的初期遇到了重重困难,很多地方百姓,特别是那些富户、贵族对官府的新政策和方针既不理解也不执行,致使济州民生陷入混乱。好在后來各地教堂先后建立起來,在神仆努力下教会内信徒日多,借助信仰的力量和信徒们的号召力,济州各族百姓的思想日趋与官府达成一致,社会秩序日趋良好。

    正所谓政权有边疆,宗教无国界,栾奕有理由相信,圣母教作为一种具有极强传播力的文化载体,在他的影响下济州人的思想很快便会寄托到教堂之中,成为与终于有着相同信仰、习俗和语言的神圣华夏帝国人。

    济州诸事尘埃落定,栾奕也该班师回京了。回乡这次出征收获不可谓丰盛,先是将匈奴逼为帝国的属国,后來灭了鲜卑,最后又开拓了济州。塞外草原一举平定,这也就意味着从今以后,帝国再也并不比担心草原民族的入侵问題,帝国的北疆安全了。

    此外,帝国的领土也得到了大大的拓展,几乎比战前扩大了一倍。

    “什么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我栾奕的功绩远超先人。”想到这儿,栾奕难掩骄傲的神色。想到这儿,他不由诧异,为什么华夏五千年历程中,历代皇帝尽管做出了巨大努力,付出巨大代价,却达不到他所能达成的效果。

    回京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題,结合历史和他所学过的知识,他终于找到了答案。

    历史上,只有实力强盛的民族才能彻底吞并弱小的民族,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这里所谓的强盛指的可不是领土的大小,试想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领土面积并不大,却能号令诸侯,这是为什么?答案就写在史书上,文明和军力。当时的齐国拥有稷下学宫,诸子百家各地贤达在此云集,共同塑造齐国文化中心的形象。齐国借此将自己的思想传播四方,又依靠强大的军力做后盾,这才让各路诸侯对他马首是瞻。

    所以,文明和军力是强盛的重要元素,而不是领土的大小。

    这一说法也可以从后世历史中得到证明。昔日欧洲列强发现新大陆时,哪个国家的领土比美洲大了?但是他们却占据了整个美洲,这正是因为欧洲人的文明和军事实力与美洲土著相比有着压到式的优势。

    再比如八国联军侵华,除了美国以外,他们又有哪个国家的国土可以与大清王朝相比?沒有,但是他们却用八千个人就攻占了紫禁城。这是为什么?

    原因有很多,但栾奕绝对不会承认华夏文明不如西方列强,所以这一因素可以在这里撇除。除了文明问題,首先,由于经年闭关锁国,大清的军力,特别是军事科技远远不如欧洲列强;其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列强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长足发展,而大清却仍旧停留在原始阶段;第三,大清帝国长久对百姓施行苛政,致使国不思民,民不知有国。以至于鸦片战争时期,当英国舰队炮轰虎门时,驻足于海边的大清百姓看到英国舰队击沉大清的战船时竟然跟看猴戏似的拍手称赞。这样的国家焉能不败。所以除了军力、生产力,百姓对国家的支持度、热爱度也是品评国家是否强盛的关键因素。

    结合认知,栾奕将强盛的元素归纳为:强大的生产力和科技,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训练有素的军队,富足的税收和仓禀,百姓对国家的支持和对君主的爱戴以及他们本身的个人素养。

    相对而言,哪个国家以上几点综合强于对手,那个国家吞并另一国家的可能性就更大。

    想到这儿,栾奕赫然发现,虽然自己一直沒有总结过这些问題,但在治国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将这些元素摆在了首要位置。

    他创出圣母教,依靠圣母教在赢得百姓们的支持的同时,向他们普及教育。同时,他还将圣母教输入到邻国,利用宗教的强大煽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