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百四十四 宫变(1)二更(第1/3页)  侯府毒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苏后、赵慎俱也是德云帝亲属,自古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纵然德云帝凉薄一些,他们亦是念故情分,这也并不奇怪。

    然而李竟身为臣子,嘴里说得忠心耿耿,心里却也是未必那么想。

    胡太后瞧着李竟,语调亦是微微一柔:“我瞧昌平侯,倒也是个人才。”

    那言语之中,居然有几分拉拢之意。

    李竟却也只是微微一笑,方才缓缓说道:“三年之前,贤贵妃叛乱,太后可知道,为什么贤贵妃会败?”

    胡太后微微一默,却并不知晓李竟为何居然会说这样子的话儿。

    “太后手腕铁血厉害,巾帼不让须眉,确实亦是令人好生佩服。而先帝却是个多情柔软的性子,也许太后心里,也是颇有怨怼。臣请问太后,陛下能登大宝,究竟是为什么?”

    胡太后只微微一笑:“陛下有这样子的运势,旁人亦是羡慕不来。”

    “太后慧眼识珠,故此几个宗室之子中,陛下就择了陛下。当时贤贵妃最为受宠,陛下待她好生爱惜,陛下却不理睬贤贵妃所推荐的许王世子。那许王世子年纪尚幼,原本亦是可以好生教导,然而却并不是很好的人选。孩子尚幼,原本能好生调教,只可惜那时候,先帝病情已经极重,故此陛下纵然怜爱如娇花儿一般的贤贵妃,摇摆不定之后,仍然听了太后的劝说。这固然是因为太后别具慧眼,然而总是要陛下能听得进去才是。容我冒犯,若是那个时候陛下挑了贤贵妃荐的许王世子,下了诏书,宣了朝臣,那么太后又能如何?那么谋逆的人,就是如今的太后,而不是当年的贤贵妃。陛下能坐稳这个位置,最要紧的并不是因为太后的赏识,而在于当年先帝的一念之间。先帝乐意,他就是当朝太子,先帝不乐意,那么他就是不得志的藩王。陛下如今成为唐国之君,是因为他有名分大义,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故此方才臣询问太后,为何当初贤贵妃叛乱会败。那是因为陛下名正言顺,是先帝承认的唐国国君。太后身边的内侍固然很悍勇,然而若不是皇城守卫及时赶到,这五百兵甲已经占领的坤宁宫,砍了太后的手指。至于他们为何会助陛下而诛贵妃,那是因为陛下是君,而贤贵妃则是贼。太后能赢,难道就靠这么几个所谓内宫高手?不是,不是,那是因为太后身边有一个你心里瞧不起的的皇族正统。可笑太后居然沾沾自喜,竟将此事认作自己功劳。至于名不正,言不顺,则是为贼。”

    李竟话儿素来亦是不多,然而姚雁儿却亦是知晓,他对自己不喜的人,那亦是极毒舌的。

    他嘴里毒舌,却总是那等极淡漠的样儿。故此别人纵然添了恼怒,他却浑然无事的模样。

    胡太后便算很有涵养,然而此刻却亦是面色微微有些难看。

    姚雁儿虽然担心,可是亦是觉得有些好笑,李竟言语虽然不多,然而却并不是那等拙于言辞的人。若他乐意,自亦是能将想气之人气得半死。

    然而德云帝听到耳里,亦是不由得觉得甚是舒坦。

    纵然之前他对李竟极是怀疑,此刻却也觉得李竟忠心得紧,同时心里亦是有些惭愧。若不是他如今已经深陷囵圄,必定是会好生补偿李竟一番。

    原先德云帝总觉得自己短了胡太后一截,然而李竟一番话却让德云帝心中通透。纵然他是靠着胡太后的引荐才能被先帝赏识,然而他既被选中,那就是名正言顺的唐国国君。

    胡太后压下了心中怒火,眼底却也是流转了一丝杀意。

    这个李竟,自然也是留不得了。成大事者,原本不拘小节,既然如此,自己亦是容不得这般忤逆之徒。

    只如今,胡太后几番失了颜面,终于将目光落在了赵青身上。她柔柔的说道:“青儿,你又该如何?”

    赵青原本离胡太后极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