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大江源头(第1/2页)  无垠诡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孟子反问:“既有温室……效应?人族何以依旧自相残杀?”

    他如此反问,我是无法反驳,毕竟,世界局势,我看不清楚。

    孟子:“中元已不远矣,是时可以至罗酆山一观。”

    然而,我记得那男人是说过不存在罗酆山的话,问出来,向孟子寻求答案。

    孟子:“那人是谁我不知,其言也真。人族所谓罗酆山者,妖族不以为也。而其所在,江陵也。”

    如此,便说得过去。

    又云:“妖鬼之入阳界,其心不一而足,亦有残暴者也。故归阳界,小心。”

    知道这是他的提醒,心中感动之际对其又生崇敬:“谢谢您,我知道的。”

    之后,是久久的沉默。

    但是,见不到出口,我决定打破静默:“孟夫子,请问您是如何在妖庭之外听到了里面的声音呢?”

    孟子:“闻听大道,自然耳聪目明。人之力量,原本无穷,而因其及行为,毁坏其本身,至于闭塞耳目。唯闻听大道,能本其原来,耳聪目明。”

    是啊,自有人以来,世界救陷入了的海洋,虽然这有推动发展的力量,但毕竟偏离了大道。

    大道所谓,不过无欲无求。

    无欲无求,如何生存?

    我不清楚,应该也没有人清楚,毕竟,追求大道也不算是无欲无求。

    还要问些什么,光亮落到我的视网膜上,让我不禁眯起眼睛,也终于能看清前面那高大的身影。

    跟着孟子走出洞口,已经来到了昆仑山草木郁郁葱葱的地段。

    这样的美景,估计只能在阴界看到。

    孟子回头看我:“昆仑距离长安很远,路途不平,不如与我远行。”

    他肯带我一起走,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可想想又恍然。

    孟子为人,绝不会见死不救,从妖庭带我出来就是证明。

    我自然应下来:“好的,我跟您走。不过,请问您要去哪里?”

    孟子:“可知函谷关?”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两京古道”(长安、洛阳),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相传,老子乃在此著五千字《道德经》。

    孟子:“欲访关尹子。”

    关尹子。

    听闻此名,我大悟。

    关尹子本智慧,后来亦得道于老子(相传他是拦下老子并让老子传下《道德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云: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后世称之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旦真君。

    ……

    ……

    即刻动身,没有停留。

    我们前往函谷关,途中并不经过长安,故而也无法去见老师,但若能见师伯,也是可以(有的地方说鬼谷子是关尹子的弟子,不知真假。)。

    可是,我终究没办法到达函谷关,因为,我要回去了。

    在我离开阴界之前,孟子看了我一眼:“原来如此。”

    我不懂他说了什么,只是天旋地转之后,出现在阳界昆仑山脚下,身旁并没有老王。

    老王是离开了?还是依旧留在阴界?

    我不知道,因为我在阴界呆的时间不算太短,所以不确定他到底遇到了什么。

    天色已经不早,这里的空气逐渐凉下来,让我有点不适,活动下身体,快步离开这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