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章 农业(第1/2页)  秦乱我为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良听吴广如此一说,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沉思良久,终于有所醒悟。

    只见其立刻又起身向吴广道谢:“大王一席话,令臣茅塞顿开。臣愚钝,今后万不敢再讲此话。”

    吴广一听,你脑筋转得倒是快,要不是自己知道你的底细,换个人还不一定用你呢!想到这里他便说道:

    “先生快请坐,虽然分封六国不可行,不过,为了拉拢六国贵族和王族,我以为适当分封也很必要。

    我意,今后王爵分几等,比如说亲王c郡王,侯爵也可照此办。当然,我说的分封有些不同,就是只给财物,虚封国”

    汉代曾经执行的是王国与郡c县制并行的制度,后世均认为王国是祸乱的根源,还是秦代专制集权的郡县制最佳。

    在吴广的计划当中,不但今后要铲除各地的封王。而且在大一统之后,会改革现在的官制,取消丞相,逐步建立政事堂制度。此制度是介于唐c清代时期的中央集权制。

    改革官制这件事他准备交给陈平处理,此人极懂权变,知进退,是不可多得的大才。

    当然现在是战争时期,秦代的二十等爵位制度,对于奖励军功非常好,不可轻易废弃。

    在与张良长谈完毕之后,吴广便把郡守方盎c郡守丞何晨c假郡尉樊哙c郡尉丞吴盖c郡主簿萧林等五人找来,给他们安排此地的军政要务。

    主簿萧林是以前郡守任命的户曹掾,现在改任主簿,协助方盎。

    吴广先安排了军事部署:“诸位,我等走后,河内郡的防守是重中之重。我计划,将现在之河壅城加固,囤积粮草,要至少坚持三个月以上,此地驻军五千。

    同时,郡北之临清关,也要驻扎重兵八千,放止敌军偷袭;白马津对面也要驻卒三千。加上其余各地的驻防兵力,总留守兵力按照两万人。这些兵力当中,有一万人要从本地招募”

    随后,他又问了本地的户数c五金c丝绸c蚕桑c粮食种植等情况。这打仗打的就是经济,或者说就是钱粮。只见萧主簿禀报道:

    “河内郡户数二十五万三千二百一十五户,人口一百三十七万六千余;如果再加上赵国割让之邺城和安阳二县,估计户数还会增加五万余,口数增加近三十万。

    至于五金生产,本郡有铁器生产点大约六个,还不包括一些私冶点”

    萧林长期在郡里户曹掾,当然对这些情况一清二楚。

    吴广听罢,明白这河内郡是个大郡,人口众多,富庶而繁荣。不过,对粮食生产他还不太满意,于是说道:

    “方郡守,我把这河内郡交于公,公肩负重任,万事要小心谨慎。刚才听萧主簿所言,得知本地粮食种植依然是粟为主,我觉得这需要调整。

    麦产量高于粟,可以逐步在全郡增加麦的种植面积。同时,在水源充足之地,要大力种植水稻,这产量可比麦还高得多。

    当然要大面积种植水稻,必须要新修沟渠,以便有水灌溉。另外那些盐碱地上,可以多种植树木,比如榆树等。

    还有,要鼓励铜铁开采,这也是国之命脉。我意,郡衙需专门设置几名劝农之吏,督导上述几事”

    “臣多谢大王之信任!臣一定尽力办好此事。”方盎信誓旦旦地说道。

    其实在古代通推广一项农业技术,应该说还是非常有难度的,特别是在秦末。一是交通不便,信息难以传达。

    二是农民千百年来的种植习惯难以改变。过去北方旱地一直是以粟为主,麦豆次之,最后才是水稻,要到隋唐之后,麦的面积才超过粟。

    尽管麦的产量高于粟,人们依然愿意种粟,当然这其中可能也有口感问题,另外还有加工问题,毕竟麦还要磨面,增加一道繁杂的工序。

    至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