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章 会战咸阳之渡河地点(第1/2页)  秦乱我为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要说从河东渡河进入关中的地点,几乎肯定会在浦津及附近。因为这里水势平缓,地势开阔,便于泊船。

    此地自商周以来,就是关中通往河东的要津,几乎可以说是必经之地。

    此地河岸两边都修建有城池。河东是浦坂县,关中是临晋县。

    前些年秦始皇命人在此搭建了一座临时的浮桥,方便渡河。

    如今为了防止吴广从河东进攻关中,浮桥已被拆毁,大军渡河只有依靠船只了。

    吴广想,从目前的情况看,那章邯早年从军,熟悉军旅之事。临晋有重兵把守,要从浦津过关几乎不大可能。

    最后讨论两个时辰,终于定下了如下方案:

    第一,速与周文联系,提醒其章邯已经组织骊山刑徒,要其防备敌军可能的疯狂反扑。同时请其分兵攻击临晋,创造渡河条件。

    第二,不论是否从此处渡河,立刻筹集所有船只于浦津渡口。

    命方强带领一万人在此集结,如果临晋渡河条件具备,则渡河;如果此处不具备渡河条件,则立即执行第二套方案。

    第三,立即在皮氏(龙门)准备木筏若干。这是第二套方案,争取主力在龙门渡河。

    经常逛军事论坛的吴广知道,当年韩信从关中攻河东破魏,就是采用的声东击西战略:

    在临晋筹集船只,假装要强渡浦津。实际上采用木筏(绑上大木桶),在上游夏阳渡河,也就是吴广现在准备渡河的地方对岸。

    吴广现在所采用的战略,跟当初的韩信一模一样。只不过韩信是从关中进攻河东,而自己是反过来,从河东进攻关中。

    最后吴广说道:“加上最近在河东郡所征之新兵,我军已经有十万人。

    此次攻击关中,我计划带领九万人渡河。剩余留一万人留守河东,分别驻扎各要地。

    另外,萧郡守还要抓紧征兵,加强对新兵训练。还有,我计划让樊哙火速从河内郡带领主力进入函谷关,那里留邓壅驻守即可。”

    这时陈平说道:“大王此计极好,不过,周将军心胸狭窄,依臣看来,其未必能够看清大势。

    臣料想,在如今的大好形势之下,其同意大王攻取关中之可能性极小。不仅如此,就连借道函谷关,其也未必会同意,我军怕是偷渡龙门为上。”

    很多人也同意他的意见。只见吴广笑了笑:“无妨,我本就打算采用第二套方案。至于其不让樊都尉通过函谷关,则更是小事,让樊都尉走轵关道就是。”

    陈平点点头:“也只好如此!”

    吴广又说道:“陈司农,我看,还是再派人进入咸阳,散布些谣言,挑拨章邯与二世胡亥c赵高等人之关系。另外,再派人引诱他们投降”

    “诺!”

    关中,渭水河畔,戏地,下午。

    周文大营。

    他眼看咸阳不日可下,如今是意气风发,只见对着诸位将领说道:

    “如今我军虽然被渭水所阻隔,不过在船只到齐之后,我估计最多十日就可渡河,到时候直下咸阳。”

    旁边众多将领也都点头表示同意,除了都尉昭平以外。只见他提醒道:

    “周将军,河对岸还有司马卬的三万精锐士卒驻防,这渡过渭水怕是还有一场恶仗。

    依属下的意见,莫如另外选一地尽快渡河,以最快的速度攻击咸阳。若在此耽搁日久,恐不利于我军。”

    不料周文一听,却摇头冷笑道:“昭都尉,如今大秦也就这区区万三人,何足道哉?

    我军可是足足有四十万,踏平咸阳还不是指日可待?昭都尉莫要担心,君等着立功就好!”

    昭平一听,总觉得心里有些不踏实,似乎总有什么事要发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