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教学工作会是我的终生职业,我会做一辈子教员,没想到我会离开学校改行,脱离教学岗位。
记得是在1991年年初,当时国有企业正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的双基教育,38岁以下的年轻职工都要参加为期一周的轮训。据说当时厂内的年轻职工有几百名,为了在抽调人员参加轮训的同时不影响安全生产,每一期的参训人员不能过多,全厂的年轻职工轮训一遍需要办十几期。就这样我被选中借调到厂党委宣传部为双基教育轮训班讲课。
当我拿到那本双基教育的资料进行备课时,翻开来一看觉得里面的内容偏重于理论讲述,如果照本宣科地讲解会让听讲的职工感到枯燥而不易理解和接受。我便经宣传部陈亚杰部长的批准,利用一周的时间以轮训资料为中心内容,把资料中的有关理论用古今中外c天文地理c政治军事c文学自然c工业农业等等有关科学数据和故事加以说明和论证,编成了我自己的双基教育讲义。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从我被借调到宣传部开始我便在厂里上班,以轮训班的讲课为主,同时也会按时完成部长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短短几周的时间下来我就感觉到,对我来说离开学校的工作与在校的工作相比大有不同。离校的工作只要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就能体现出工作的完成情况。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则不然,它不仅是要通过自己的认真努力工作,还需要多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再经过学生消化考试所取得的成绩来体现,有时甚至作了大量而辛勤的工作却体现不出应有的效果。学校的工作中能让厂内工人羡慕的地方也就只有两个假期而已。这时在我的头脑中便开始产生了如有机会离校改行进厂的想法。
被借调到厂宣传部工作几个月后,一天陈亚杰部长对我说宣传部正缺一名像我这样的人,并问我是否愿意调到宣传部来工作。我喜出望外地说我愿意。而且我还把当时中学的高中部正在萎缩,很快就会被取消,只留初中部,因此中学不会缺少教员的情况告知陈部长,以防中学以缺少教员为借口不放我出校。
在我等待陈部长向厂领导请示的过程中,有一天王怀安厂长找我谈话,告知我如果从学校调到宣传部就要取消教师津贴,收入会有所减少。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没问题,我愿意到宣传部工作。就这样, 1991年中旬我被正式调到厂党委宣传部工作。后来我才得知,前几年有关部门领导就想把我从中学调出来,只因当时中学领导以教学人员紧张为由不放而未成。年初的借调我也是被点了名的。
在宣传部作干事工作过程中,有时要汇同有关部门下基层检查班组建设工作。为了能够对厂内各单位各专业的安全生产情况有所了解,我找来全厂各专业的安全生产规程进行了阅读。而且从此后在厂里工作期间每年参加厂里组织的有关人员安全规程考试时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宣传部的工作使我有机会对厂内外投稿,尤其是厂内的《榆电报》,虽然大多是新闻稿件,有时也要针对厂职工的思想动态写一些正能量的稿件。1992年,由榆树川发电厂负责在延吉市成立热电厂筹建处和榆树川发电厂因机组老旧有可能被淘汰职工要被分流的消息在全厂引起了热议,按照领导的要求我在厂报上发表了一篇《东方风来满目春》的文章,引导广大职工在坚守岗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要趁机加强学习,练好本领,为未来走上新的岗位打好基础。
有时利用闲暇时间我也会写点文学稿件。有一次我想起我在学校时的一件事。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我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行至火车站之北的路段时,发现前方约近100米处有一个小男孩儿在练自行车时一个不小心重重地摔倒在路上,我马上紧蹬几步来到近前扔下自己的自行车去扶摔倒的男孩儿。正在这时,有一人骑着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