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八章 百叶奁(第1/3页)  青春之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到这里,五爷突然顿住,一边把玩着手上的百叶奁,一边看似漫不经心的问道:“你知道江湖的存在吗”

    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一下子就把我问懵了,我又不是金庸、古龙中的男主角,去哪里接触江湖

    心中想着,我便随口说了出来。

    五爷呵呵一笑,说道你虽不知道江湖,但江湖就在你身上,说着他掂了掂手中的百叶奁。

    我心中一惊,随口说道:“你的意思是这小小的盒子,就是江湖”

    五爷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是,也不全是。”

    我草,我最讨厌那种喜欢故弄玄虚的装逼分子,如果不是此时落在他的手上,我绝对会毫不犹豫的给他一巴掌。

    五爷仔细端详着手中的百叶奁,说道:“这就是江湖的一部分,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此物应该出自鹞子山的巧手匠人,销器张之手。

    销器张这名字还是我第一次听说。

    五爷道:“我小的时候听人提起过,据说宋朝时,保定府有一位粒米禅师,可以在一粒米上刻完一整部金刚经,从那以后,微雕这门手艺便失传了,直到民国时期,鹞子山上出了一位奇人,不但精通各种奇门暗器、机关销器儿,更让微雕这门手艺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这位奇人,就是鼎鼎大名的销器张,而这百叶奁,就是出自销器张之手”

    一粒米能有多大别说刻上一整部金刚经了,就算是在上边写上一个完整的字都难如登天,那销器张的能耐可见一斑了。

    我这人就喜欢听故事,正好看五爷有讲故事的兴致,也就没有答话,竖起耳朵老老实实的听着。

    明朝时,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反攻南京,致使天下大乱,民间尚武成风。

    在保定府西南百余里处,有一座鹞子山,山上有一座林清寺,庙中既无菩萨金身,也没有吃斋念佛的和尚,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香客仍然络绎不绝。

    这些香客形形色色,既有衣衫褴褛的乞丐,也不乏舞文弄墨的骚人,既有浓妆艳抹的戏子,也少不了替人牵马坠蹬的把式。但不管他们如何乔装打扮,也无法掩盖身上的那股血腥味儿。

    这些所谓的香客当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们不处正经营生之列,也不在工农兵学商之属,平日里专做坑蒙拐骗的勾当,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被旁人称之为外八行,这林清寺便是这些亡命之徒的安乐窝。

    什么是江湖鹞子山便是江湖。只要在江湖上存在过的旁门左道,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们的缩影。

    江湖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俭恭让。江湖更不是搭台唱戏,没有那么多的英雄救美,快意恩康,不可能那样荡气回肠,郎情妾意。

    江湖是一个尔虞我诈的名利场,更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杀戮场。古时候,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而在鹞子山,谈笑间取人性命也属家常便饭。

    虽说是寺庙,其实根本就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整个林清寺就如同一个大蒸笼一样,隔很远都能感觉到里边传来的热气,那是因为寺庙大厅中支着十几口大黑锅,锅中始终都炖着肉汤,每当有人回来就会往锅下添一把柴,从锅里捞几块肉,然后就随便找地方睡了,据说锅下的柴火几百年来就没有灭过,取薪火不熄之意。

    这叫流水席,一来是为了省事儿,二来也有同甘共苦的意思。

    白天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在睡觉,但一到晚上却又是另外一片光景。山上锣鼓喧天,灯火通明,整个夜空都被照成了白昼,各个山头的绺子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交换情报、召集人手,然后便下山办事。

    那个时候鹞子山上流传着一句顺口溜:销器张、点子王、堪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