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 廷议(第1/3页)  三国之先锋廖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拜官宴上的这一幕,崔烈亦知道自己的声誉定然受损,之后的几日他虽未听到有背后非议传來,但他仍是坐卧不安,反复思量之下决定找儿子崔钧一问。

    一日,在庭院之内崔烈碰到儿子崔钧正从公署归來,便叫住从容问道:“吾现位居三公,汝可知朝野之人如何议论?”

    崔钧思索了片刻答道:“父亲大人少年之时便有美名,历任太守之时又爱民如子、政绩斐然,世人皆言父亲大人当为三公。”

    崔烈听了心中大喜,禁不住微微笑着频频点头,但崔钧立刻又接着说道:“而如今父亲大人虽已官至司徒,但却大失天下人之所望。”

    崔烈收了笑容急问道:“这是为何?”

    崔钧答道:“世人皆言父亲大人满身铜臭。”

    崔烈勃然大怒,举起手杖便朝着崔钧身上打去。

    崔钧看着父亲举杖打來,慌忙狼狈而逃。

    崔烈气极举杖穷追骂道:“死小卒!父楇[kuǎ]而走,孝乎?!”(崔钧当时身为虎贲中郎将,刚从公署归來还來不及换衣服,身上穿着的还是一件武将的官袍,故而崔烈有此一骂。)

    崔钧边跑边回头答道:“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

    崔烈听闻此言心中惭愧,于是停了追赶,任由崔钧逃去。

    数日之后,凉州刺史左昌用八百里加急传來奏报,再次索要军队、粮饷,皇帝刘宏便召集群臣商议。

    司徒崔烈因考虑到自己能出任这“司徒”之位多少与司马直之事有点干系,而这司马直死谏说的便是减轻赋税,与民休养生息之事,因而便拱手奏曰:“黄巾刚息,人民疲敝,而今西羌又反,边章、韩遂作乱于陇右,朝廷为之所耗军费钱粮已过万亿,然西凉乱事却越演越烈,如此下去征发天下役赋无已,则天下民不聊生,恐再生变乱!依臣愚见,西凉乃不毛之地,羌胡杂居民风彪悍,尤难管治,倒不如趁此弃了凉州,由槐里侯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镇守长安,扼住西凉通往中原之要道……”

    但不等崔烈说完殿上便有一人厉声说道:“斩司徒,天下乃安!”

    崔烈大惊,回头看去,却原來是议郎傅燮。

    平了冀州黄巾之后,傅燮曾一度出任安定都尉,后來因病免职,此时又被皇帝刘宏征入朝堂做了议郎。

    傅燮言罢,崔烈被吓蒙了头脑,正不知该如何应对,这时与崔烈交厚的尚书郎杨赞出列启奏,弹劾傅燮道:“启奏陛下,傅燮廷辱大臣,论罪当杖三十,轰出朝堂。”

    刘宏问傅燮道:“爱卿何出此言?”

    傅燮答道:“昔日冒顿(匈奴单于)忤逆吕太后,上将军樊哙夸口欲领十万之众横行匈奴之间,如此忠君爱国、未失人臣之节,季布犹言樊哙可斩。而今凉州乃天下之要冲,国家之藩卫,高祖(汉高祖刘邦)使郦商平定陇右,宗世武帝(汉武帝刘彻)拓境凉州,列置四郡,当时之人便以为,此举好比切断匈奴右臂。现在凉州刺史、郡守失职,以致守将叛逆、羌人作乱,天下震动,陛下因此而寝食难安,崔烈以宰相之位,不思为国分忧,却欲割弃一方万里疆土,臣窃惑之!若使羌胡得居此凉州之地以为根本,蓄养兵甲而作乱,此诚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如崔烈不知此理,是愚也;如其知而故言,是不忠也!”

    刘宏听闻傅燮之言深以为然,急令大将军何进抽调各郡马步兵,尚书台筹集钱粮,按凉州刺史左昌所要之数如数解付。

    此次之后,朝中百官皆敬重傅燮敢言,但崔烈的名声却又再次受到了影响。

    而此时离洛阳数百里外的壶关,守关的官兵正在盘查一群自称从冀州而來,但却操着荆襄口音准备出关去的可疑人员。如今西凉那边羌胡造反作乱,中原各地黄巾余党又纷纷起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