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 神秘高塔(第2/3页)  海岛大隐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并无长物。

    看来线索只有这本书了,杨凡当然得走过去,上面写着杨凡完全看不到的文字,翻来书一看,内容也全部是看不懂的东西,杨凡突然心生郁闷,这是哪国语言,怎么会如此复杂,从来没见过。

    突然此时杨凡头疼欲裂,脑中的《坐忘经》就好像要散开一样,眼前的文字仿佛变成了道道金光陷入他的眼眸。

    “道~道典~”

    杨凡喃喃道,这是?杨凡对于自己突然能看得懂这本书上的文字显然觉得奇怪,再翻开书一看。

    “天呀,这是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c《老子》c《五千言》c《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c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c治国c用兵c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c地理c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c典章c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c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c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c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不过此《道德经》非彼《道德经》,这里《道德经》讲述的不光是人与天地c人与人c人与事的关系,在这里更多的讲述的是如此成圣的事情,因此称呼为《道典》也不为过,上面所记载的内容有很多,杨凡花了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渴了就喝兽血,饿了就生啖兽肉,杨凡就是如此这般的人,如果全心全意扑在一件事,其余的事情就不重要了,更何况这还是关乎以后修行的事情。

    “呼~”杨凡终于将其读完,大致了解了一下,真的是太深奥了,很多地方,杨凡根本无法了解,不过这重新打开了一座大门,杨凡原先以为道的最后是成仙,想不到仙人也会陨落,仙人也经受不住时间的磨练,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想来也是,在慢慢世界进程当中,哪怕成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