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7.九十七章(第1/3页)  朕的龙袍成精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可否认, 公孙昊这一招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策略用的十分及时且高效。高源世家自持高人一等,自古“自上而下”的宣传都没有百姓“自下而上”的动员来的彻底, 亲切。经过近两年的历练, 公孙昊傲骨不减, 但那份傲气却趋近平和, 一块璞玉被乱世不断打磨雕琢,终究成了一块好玉。

    只是那些行侠仗义的故事太接地气了, 燕平自觉自己是个军人,又不是街头卖艺的说书人, 着实是演不出公孙昊要求的“大侠气质”。

    燕平决定甩锅,推脱道:“将军,我觉得景之更适合这个差事。”

    薛景之顿时嚷道:“临阵脱逃可不是我们越骑军的作风啊!”又赶紧看向萧慕延,“您说是吧。”

    谁料萧慕延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反驳, 好整以暇问燕平:“理由呢?”

    燕平显然很有准备, 立刻道:“首先, 景之经验就比我丰富”

    话未说完,就被薛景之匆匆打断:“我怎么就比你丰富了?”

    燕平看了他一眼, 悠悠然道:“跟官兵打交道的经验。”

    薛景之:“”这还真不好反驳,他独自镇守靖平,近要应付王泰,远要应付鲁王, 着实是经验颇丰。

    “其次, ”燕平咳了一声, 果断道:“景之长得也好看啊!”

    薛景之:“”卧槽,你还能更不要脸吗?!

    “难道不是?”燕平环顾了一周,薛景之硬是半句话也憋不出来,只能可怜兮兮的望向萧慕延。

    萧慕延不愧是一军主帅,此刻还能绷的住,只是燕平再扯个三四五六条来,他恐怕主帅的形象也要裂了,赶紧道:“临阵换帅视为不详。更何况,燕平你与公孙昊相处半月,早已有默契,这件事便交予你二人,务必要在威州扬我越骑军威!”

    薛景之顿时松口气,而燕平则是心死如灰。萧慕延将公孙昊在威州的做法告诉了柳淑淑,柳淑淑不由感叹真是一点儿都不能小觑古人的智慧。

    或许古人没有明确的信息战,舆论战这样的概念,但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摸索出来到底怎样做才会更有利。柳淑淑当即结合自己见过的舆论战案例,给萧慕延与公孙昊提供了好几条思路,让他们能够形成更加完整的体系去宣传。

    自古官方支持最为致命

    柳阔见他们他们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宣传搞得热热闹闹,终于在连威州主要城郡的百姓都开始传送越骑军的事迹后,柳阔提出要办书院。

    “百姓固然重要,但读书人的笔和嘴自古也都是一把利刃。不少人对这些学子们是又爱又恨,学子们虽然天真,但一腔热血不假。我北方的读书学子万万不可被那些藩王拉拢,只不过如今靖平还没有成立书院的本钱,没有大儒,也没有学子回来靖平。”柳阔思量道,“倒不如以靖平的名义在别处立一处书院,或者一开始挂个名儿也行。”

    公孙昊道:“我公孙家的族学倒是可以一用。”似担心萧慕延等人误解,又解释道,“我公孙世家的族学不仅仅是招收本族子弟,族学内还招收威州各郡的寒苦学子。”

    听闻是这样,柳阔倒是十分有兴趣。柳淑淑却敏锐的发现萧慕延有些不对劲,不像是不喜,却是一种很隐晦的抗拒。

    但古代书院相当于舆论阵地,它的作用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多的是培养一批政一治上的支持者。萧慕延却表现出一种抗拒,这倒是令柳淑淑十分不解。

    柳阔与公孙昊讨论的越发热烈,萧慕延的脸色就越难看。突然,柳淑淑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柳阔一愣,下意识道:“差不多快午时了吧。”

    柳淑淑:“这都说了快一上午了,不如先摆膳吧。”等众人都起身去偏厅时,柳淑淑刻意落后一步,与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