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猜谜(第1/3页)  石破天不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嗤”我把烟头摁进烟灰缸,狠狠挠挠头发,眼里满是血丝。从三天前回家开始,这枚37毫米高炮弹壳做成的烟灰缸已经塞满了烟头,中南海点八的烟雾如同化不开的浓雾弥漫在整个房间,一如我的思绪。

    自从复员后,我已经不记得何曾打起精神来做一件事了。我总是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屋子乱得像狗窝也懒得打理,反正我也没有朋友会来。整整三天,我把亦兰的小说翻来覆去也不知道读了多少遍,苦苦寻找着线索。我很赞同欧阳鹰和百里狼的推断,亦兰一定把重要信息藏在了这篇小说里,通过这种方式传回来。她是那样的蕙质兰心,到底用了怎样的方法,既能瞒过国专业人员的反复筛查,又能被我方人员读懂呢?

    三天来,我苦思冥想了无数次,还是不得其解。错误的推测至少有二十种,但都被我否了。欧阳鹰和百里狼告诉我,他们曾组织多位密码专家反复破译,尝试过数以百计的加密方法,都没能破译,最后不得已才找到了我。

    我毫不怀疑专家的专业能力,但我一开始就断定专家无能为力。国的保密机关可是全球顶尖的,至少不会比我国差太多,如果使用专业技术性密码,被国保密机关破译的风险系数非常大,亦兰必定深知这一点。

    从这点分析,亦兰一定选择了非技术方式。所以,破译的重点,还应该放在小说本身。

    从表面看,这篇小说,文笔很美,意境更美,很好地体现了亦兰细腻的感情和超然的才情,我甚至能够想象的到,夜半时分,加班归来的亦兰独坐书房,一杯咖啡相伴,轻蹙峨眉,略一思忖便文思泉涌,修长纤细的十指在键盘上下翻飞,阳春白雪般的美文在屏幕一行行延伸

    然而,如果这是一封密信,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这篇小说实在是太正常了,什么藏头句c暗喻c接指等等方法我都试过了,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欧阳鹰和百里狼曾说过,来找我,是因为我跟柳亦兰很熟悉,希望我能通过她的性格喜好c个人习惯c文化背景这些比较私人化的角度,来破解线索。

    亦兰是工科博士,但她的文学素养也很不错,一直喜欢读书,特别是古典文学,在诗词歌赋方面也相当有底蕴。我记得她曾告诉我,高考中语文考了140,大学里经常去中文系听课,我想,这也是她选择通过小说来传递信息,而且小说写得如此优美的原因。

    三天的钻研也并非一无所获,除了排除掉二十多种可能外,我得出三点结论:

    第一,亦兰要传递的信息非常重要,否则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第二,这份信息必定非常简短,可能只有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因为如果信息量大,被国保密机构破译的风险就越大。

    第三,这份信息一定与中国文化有关,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限制国保密机构,而有利于我方破译。

    基于这三点考虑,我进一步开始分析拆解小说里的中国文化内容。

    这份简短的信息,到底藏在哪里?

    小说的主线是主人公与君王缠绵悱恻的爱情纠葛,暗含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历史故事,最终以悲剧结尾。最巧妙的是,故事最后竟然以马踏飞燕结尾,神乎其神的把历史c文物c爱情乃至神话传说结合到了一起。

    我和亦兰师出同门。亦兰曾跟我说过,我们的导师——当初正是马教授的一句话让她萌生了对学术研究的兴趣。那句话是这样的:搞科研,抓住关键点至关重要。很多时候现在看来最合理的点,在一定的条件下往往变得最不合理,这是推动科学研究的规律,也是科学研究的魅力所在。

    既然这份信息很简短,那么它可能在文章开头开宗明义,也可能隐身于文中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但根据我的推断,亦兰是工科博士出身,有着发表多篇论文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