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七回继任仪式(第1/2页)  大宋一锅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匡胤的死来得太突然,这出乎所有北征将士们的预料,大家实在是想不明白皇上身体向来硬朗,即便是老病根时常发作太医们也会及时发现情况予以调理,怎么突然就离开人世了。关于老赵去世的种种猜测,在军中不断蔓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试图都想揭示事情背后的真相,不曾想人们的猜测让真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事情到了如今这地步,北征部队失去总指挥,战争已然没法再继续下去。随后不久,北征五路大军陆续撤离,各自回到所辖防区待命。

    老赵拿下北汉的愿望终究没能变成现实,老赵这辈子戎马一生,在政治和外交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可偏偏北汉这一弹丸之地却成了老赵最大的遗憾。逝者已逝,生者不惜,这句话对于刘继元而言更代表着深层次的感悟。站在城池上,望着逐渐远去的宋军,刘继元不禁长舒了一口气。此刻他仿佛获得重生。时间倒回前一天,太原城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辽国援军也迟迟没有动静,眼看着太原就快成为敌人砧板上的鱼肉,即将被摆上台面任人宰割。作为太原城内最高行政长官,刘继元心里已经是万念俱灰,求救无效,进攻没兵,他只得做最坏的打算。渡过了一个难眠的夜晚,刘继元怀着悲壮的心情来到城墙上,他想趁宋军攻破城池之前,再以最高领导人的身份看一眼脚下这片土地,兴许几个时辰后,他就会成为宋军的阶下之囚。

    抱着赴死的心态,刘继元登上城池,眼前的情景突然一百八十度大旋转——宋军居然主动撤退。

    刘继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一把拉过来一个太监,询问道:“你且帮我看看,城外的宋军是不是真的撤退了?”

    小太监哪敢怠慢,揉了揉眼睛,盯着远方肯定的回答,“陛下,你没有看错,真的,真的退啦。”

    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刘继元兴奋得瘫坐在一边,身边响起了欢呼声,将士们纷纷奔走相告,这种喜悦虽然与胜利毫不相干,却代表着人们对劫后余生的感慨。

    与北汉形成鲜明对比,大宋此刻朝廷上下都沉侵在悲伤和疑惑之中,人们悲伤的是老赵突然辞世,大宋失去了最为有力的主心骨和奠基人,今后大家该跟着谁走,走什么路等等之类的担忧都涌上心头。

    悲伤之余,更多的是对老赵死因的疑惑,内侍对外宣称皇上是病逝。似乎大家都达成这样的认识,那就是老赵身体一向健康,期间也很少出现大病,怎么会突然就去世了呢?事关社稷安危,大家都要求朝廷相关部门给出合理的解释。

    文武大臣们得知老赵死讯的时间是老赵去世后的第二天,那一天一大早,消息夹杂着疑惑传遍了整个开封城。无论是朝廷一品大员,还是街边小摊小贩,都在议论着皇帝驾崩的事儿,当然这是私底下的议论,谁也不敢公开站出来问个明白。

    大清早,官员们陆续来到大殿外,宫内上下都披麻戴孝为老赵的葬礼做准备,而大臣们今日前来的目的除了参加国葬以外,更重要事情便是探听皇位的继承人是谁?

    半柱香的时间过去了,晋王赵光义陪同皇后从走出殿外,众人见状赶紧提起精神。皇后拿着手中的遗诏,走上前来,大声宣读,:“圣上于昨日四更时突发疾病,不幸离世,朝廷上下无不为此扼腕叹息。圣上一生为大宋操劳,只为确保江山社稷世代相传。然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能一日无君。圣上在世时与晋王并肩作战结成了深厚友谊,有感于晋王德才兼备心怀天下,故陛下遗嘱着令晋王继承大统,以保我大宋江山繁荣昌盛。”

    遗诏宣读完毕,晋王赵光义上前跪着接过遗诏,至此大宋第一次权力交接顺利完成。赵光义拿着遗诏神情悲伤凝重,他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众人面前。

    “昨晚,就在昨晚,我和二哥还在一起喝酒聊天,我们谈了许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