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活开始了,紧张的气氛开始弥漫在教室空气中的每个角落,到处都是纸张清脆的哗啦声和同学粗重的呼吸声。所有人都把备考书籍和资料堆在桌头,形成一个个小山包,从远处望去,只见人影伏在山包里在忙碌,具体在做什么,不走近前去绝对不知道。老师已经放弃了严厉管教,只要你不影响其他人学习,在山包里睡觉也好,吃东西也罢,没有人前来打扰。到了这个时候,悉心的指导已经没有意义,能不能考上大学完全看你平时的积累了,亡羊补牢犹已晚矣。当然,也有极少数平时成绩一般般的同学通过高三阶段的拼命复习,高考超常发挥上了一个理想的大学。但那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都已经大概明白了自己未来的去向,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不停考试和做题,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一遍又一遍的做题,循环往复,以保证自己不会偏离预设的轨道,在最后一刻被人挤下那座千万人涌向的独木桥。
林风感到了压力。班里多了几个复读生,他们的成绩全面碾压应届生,尤其是其中一个叫张舒雅的女生,总成绩分数比班级应届生里排名第一的林风还要高出二三十分,而且这种情况一直在持续,到现在已经三个多月了。自从文理分科后,林风还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但他没有感到害怕,相反还有些兴奋与期待,仿佛看到了武侠小说中高手对决的场景,决战紫禁城之巅。林风开始更加努力的认真复习,双方的差距慢慢缩小,终于,在临近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林风的成绩追了上来,到了下学期,林风的成绩已经稳稳压制住了复读生,这时他才有心思慢慢打量这几个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的外来客。
文科复读生一共有七个人,张舒雅成绩最好,尤其是英语,每次考试都不低于130分,她性格很恬静,长着一张圆脸,不怎么喜欢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坐在座位上。除了张舒雅,另外的几个复读生成绩也不错,其中有两个叫刘子奇和朱光辉的男生,成绩仅次于张舒雅,为人很是热情,话语较多,经常下晚自习后去学校外边的小吃馆喝点儿酒,曾几次邀请林风一同前往,都被他以不会喝酒为由拒绝了,但是,刘子齐和朱光辉的热情豪爽已经深深的感染了林风,这是一个他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全新的学习生活方式,比如说喝酒,这在以前他是想都不敢想的,从来没有喝过,也一直以为那是属于坏学生的专利。
刘子奇他们告诉林风,以林风目前的成绩,考上一本大学基本没问题。中城一中虽然是县重点中学,但中城毕竟是个小城,总体教育质量一般,在那个大学还没有完全扩招的年代,每年高考上一本线的学生通常都维持在三四十个左右,具体到他们文科,大致十人左右,至于考上一本重点大学的学生,更是少的可怜,一个巴掌都能数的过来。近十年时间,中城只有一个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那还是在遥远的七年前,最近三年,中城一中的学生高考能考上211学校就已经非常厉害了,林风还记得刚进入中城一中时,给他们做报告的优秀学生代表最后考上的就是湖北省的华中师范大学。
“你肯定没问题的,一本稳稳当当,发挥的好,武汉大学也没有问题,甚至北京大学都有可能。”刘子奇拍拍林风的肩膀,称赞林风的成绩非常好,是他们在一中见到的成绩最好的学生。林风嘴上谦虚的表示以自己目前的成绩还不够上武汉大学,但内心深处早已深信不疑,认定自己最起码能上个一本重点大学。
鲁迅的文章一直深受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欢迎,很多都被收录在课本里,其中在经典的《三味书屋》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鲁迅上课迟到了被先生责罚,为此,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作为警示,提醒自己以后再也不要迟到。一天下晚自习后,林风一时心血来潮,也仿照鲁迅先生的做法,在课桌的右上角刻上了“北京大学”四个大字。
第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