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3章 安南之战三(第1/2页)  1681海上升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月二十日,邱辉的水师三镇攻陷藩里,与占城军会师此处,等待陆军四镇到来。

    湄公河三角洲的安南人制造骚乱,袭击此处华侨和占城人。中南提督高从义深谙王阳明剿匪之道在于发动群众,于是在占城王婆索的协助下,向占城人,华人,以及宁顺附近真腊境内的嘉莱部落,墨侬部落,麻部落酋长们发出悬赏令:安南壮男壮女俘虏,活口一人值银三十两。

    毕竟按首级算的话,谁也不知人头主人到底是何方人士,明末官兵的杀良冒功人人皆知。

    布告一经贴出,居住在湄公河三角洲的安南人纷纷逃入深山密林,西贡的治安总算好转一些。

    三十两银,可供普通土著衣食无忧的过上五年,更别提其中还有不少芙蓉膏福寿膏爱好者,为了买大烟,妻子儿女都能典当,这点风险又算什么。

    二月二十五日,陆军四镇与东印度军到达占城故地藩里。东印度军负责维护占领区治安,帮助明朝官员就地购粮,攻打宁顺治所藩朗的主力是毛兴的陆军四镇和占城军。

    明国征安南,出动大约六万多人的军队,占城王婆索心里清楚,这不光是为了恢复占城国,更重要的目标是南越,这是灭国之战。

    占城王被封作世袭罔替恭顺侯,明国又拉拢其他占城贵族,封了爵位,每年大把银子供养着,让广南国阮主治下的占城贵族都眼红心痒。而中南提督衙门这一两年的活动,已经基本将占城控制在了自己手里,至少,占城人为主体的占城军效忠的是给他们发下大笔饷银的明帝国,而不是占城贵族,占城王也调遣不动这支军队。

    占城和真腊的印度教祭司是最先被收买的,他们宣扬明人是梵天神的高贵子孙,所以自古以来就崇尚莲花,并且留下了许多歌颂莲花和梵天的文字。信奉印度教的真腊,暹罗和占城,历代国王都要借助印度教的传说人物来抬高自己的血统和身价,明帝国为了稳固控制这三地,首先就得和祭司阶层结为同盟,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背书。

    三月一日,陆军到达藩朗,开始攻城。藩朗是个海滨城镇,城墙修到了海里,地势较高。在临海的一面,广南国还修筑了一层层的炮台,用来防备明军水师。

    三月二日清晨,战役总指挥陈上川决定开始总攻,次日,各军进入预定阵地。占城军十七营往西,警戒庆和方面的广南援军;陆军四镇十一营作为左翼,佯攻藩朗城西门;占城军十八营作为右翼,伺机攻取临海炮台;水师三镇攻打藩朗东面临海炮台,牵制广南军兵力;陆军四镇十营,十二营作为主力进攻藩朗城南门。

    毛兴派出十营第四局第五局作为敢死队首先攻城,探测敌军火力和炮位部署。工部工程师凭肉眼观察,摸清广南军城防炮位,随后计算火力死角,制定攻城工事计划。

    三月二日傍晚,工兵和征召的占城百姓开始挖掘接近壕。

    挖掘进度持续到三月五日时,藩朗守军派出象兵和火枪兵前来摧毁明军攻城工事,此时第一道平行壕还未完成,没有部署炮兵,火枪兵和战斗工兵的反击无法阻止象兵,节节败退。

    毛兴亲自上阵,率领线膛枪兵带着手榴弹前去夺回阵地,此时前方工事已被摧毁,还有人被活埋在壕沟中,而明军的大炮仰角有限,无法提供火力支援。藩朗守军却可居高临下,对爬出壕沟抵抗的明军进行打击。

    线膛枪兵投掷手榴弹干扰敌军象兵阵,毛兴迅速将后撤的明军归拢到一处,形成一道两排的人墙,横在两道接近壕中央,随后发令线膛枪兵跳入壕沟中撤回,步兵进行排枪射击。

    后续步兵赶着马车运送弹药,在炮火密集处驱走受惊的牲口,再把车子拖到阵地后方十五米处,将成箱的手榴弹分散放置。

    一条阵线形成后,虽然还会受到藩朗守军炮火打击,但密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