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万里鲲鹏绝云去,八尺活佛踏日来。(二)(第2/3页)  那人,那江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林寺风采的却又少之又少,久而久之,这句话虽越传越广,但也越传越虚,越传越神。诸如“少林寺高僧如云,星罗棋布”“少林弟子遍布天下”之类已是见怪不怪,近来更是传出“少林弟子秉烛则为日,轻唾则为海,念经则如西天无上十五神佛诵咒超度。”“少林弟子武功绝伦,聚之千千人可定高丽,聚之万人可平西夏,聚之十万,皇帝皆惧也。”

    弘义本本分分,自对这些流言蜚语不闻不问,旁人若是提起,那也只是付之一笑。今日此番进入少林寺,弘义却惊得呆了,少林寺虽无传闻那般神乎,倒也配得上这“天下第一”四字。

    却说几人进了大门,便是一青石板甬道,细长幽静,只得二人并排而行。甬道两旁皆是翠竹,深不见底,隐隐约约可见一些石碑,听虚云大师介绍,方知深处乃是少林碑林,“禅师碑”“定元碑”等皆位于此,共计百余。行在甬间抬头仰望,苍竹蔽日,只有些许阳光落在路上,意境甚美。

    行约数百步,甬道前面透出一道亮光,愈来愈大,愈发明亮,耳边也渐渐传出一些舞枪弄棒的呼呼声与呐喊声。弘义与丁芷跟着众僧出了甬道一看,持棍操练的僧侣从西头散至东头,浩浩荡荡,看不见个底,皆使一六七余尺木棍。劈,打,砍,挑,有模有样,嘴中直发出“哼”“哈”的喊声。不乏有些练得精的,双手将木棍捻在手中似风车一般呼呼直转,从左转到右边,从后转到前面,最后口中念念有词,大喊一声“着”,把木棍往上一抛,在空中转连转数圈后再稳稳拿手接住。

    弘义见了,忍耐不住,向虚云大师夸到:“贵寺的棍法真是厉害,晚辈于深山中呆的久了,眼界狭小,不知武林中高手如云,常有狂妄想法,今日看来,光是少林寺中的豪杰,那就不少了。”

    虚云大师道:“阿弥陀佛。李少侠过奖了,这些弟子所学棍法皆是本寺入门棍法,没甚奥妙,普通人稍加心思,练上月余,便可精通。倒是贵派中皆是侠义之士,老僧仰慕已久。”

    弘义听罢,虽是知道虚云大师所说句句属实,并无过分谦虚之意。但他因为第一次见少林寺这般大的阵势,浩浩荡荡,仍在心中钦佩不已。

    虚云大师转首向身边一黄袍小僧道:“悟德,去将怀空叫至静思亭。我与李少侠有些话要与他细谈。”那小僧领了命,施礼毕后往少林寺深处跑去了。

    虚云大师见悟德前去禀报,对弘义和丁芷二人道:“阿弥陀佛。二位施主,还请这边移步静思亭稍事休息,怀空片刻即至。”

    “正对甬道的乃是少林寺天王殿,侍奉“风”“调”“雨”“顺”四大天王,殿内殿外各有两尊金刚塑像镇守。天王殿前庭院右侧便是静思亭,亭上所悬‘静思’二字乃是吾寺百年前高僧慧觉所刻,入木三分,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弘义和丁芷听着,满脸茫然,少林寺的楼阁与高僧名字又长,念着又拗口,从虚云大师口中说出仿若天书一般,让人痴痴呆住,愣住半晌。

    虽是如此,但是光从外观上看来,丁芷还是能看出个门道来。正中的天王殿高五六余丈,远远看去朱墙绿瓦,青砖红窗,顶上是三层飞檐,瓦片依次排开,雕着金玉圆盘与璟罗红缎各式图案。第二层下方悬着的金镶匾额上从上至下依次为三个正楷的“天王殿”三字。

    出了天王殿与静思亭外,院首左侧有一“明辨亭”亦有慧觉大师所刻,与二三百米处的静思亭遥遥相对。

    弘义与丁芷正四下望着,忽听得前面虚云大师道:“请。”两人一看,已经到了静思亭,便踏过台阶缓缓进去,于亭内右侧坐下。

    几人刚刚坐下,由亭外便缓步来了几个僧人,为首的那个中年模样,处在几个年轻小僧中间格外醒目,想必就是虚云大师弟子怀空了。

    虚云站起身子,对弘义道:“李少侠,这位便是敝寺怀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