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的脸已经不能看了,比苹果都红了。
“小孩子给那么多钱干嘛?给五块就行了。”刘雅把王曜还没到手的十元钱已经没收了,从自己钱包掏出五元钱递给儿子。
“省点花啊,别乱买东西。”刘雅嘱咐道。
王曜心想幸好我没跟你们说,不然被没收是必然的。
隔壁又传来了吵架声。王曜家是个小胡同,只有三户人家。但是一墙之隔的就是另一条胡同,也有三户人家。出了小胡同就是一条小马路,小马路对面倒不是胡同了,像大院一样,一个大院几户人家。这里都是私房,盖的没有什么规矩。可以说都是中州的老门老户。
吵架的是一墙之隔的赖家,是另一个胡同。不用打听,就知道他们在吵些什么。老赖没什么本事,在农药厂上班,媳妇在街道上的小厂里挣点小钱。老赖的大儿子同样没什么本事,但是年龄到了要结婚,老赖让大儿子顶替自己接了班。老赖的二儿子从乡下办了假病返的城,没有地方安置。眼看着大哥接了爸爸的班,又马上结婚。自己什么都没有,心里有怨气,认为爸妈偏心。时间长了,矛盾就掩盖不住了,隔不了三四天就会吵一架。
“你可别学隔壁赖二子,天天跟爹妈吵架,一点也不孝顺。”刘雅又借机马上教育儿子。
上辈子,王曜对妈妈的话深以为然。不敢跟赖二哥亲近,眼看着赖二总是和门口的小孩玩,王曜总是躲得远远的,生怕不孝顺也会传染。
但是现在,王曜却对赖二有了同情。特殊的年代早就的特殊的人,学没能好好上就下乡了,想返城除了有关系就只有参军和考大学两条路。能办理病返不知道费了赖二哥多大的功夫了。但是返城后的境遇远远不如想象,现在的工厂已经很少招工了,大部分都是接班,极少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分配。爹妈又帮不上一点忙,赖二会困惑郁闷是很正常的。只是老跟爹妈发脾气有什么用?现在的机会那么多,为什么大家都看不到呢?对于王曜来说,八十年代就是一个黄金的年代,处处有黄金,但是对于同时代的人来说,有希望,有期盼,还有困惑。
王曜收拾好军书包,把夹邮票的书连同一本初中英文课本一起放进书包,英文课本是赵凌凌姐姐的,王曜就是根据初中的单词范围给他们编英文对话。跟爸妈告别后,王曜走出家门。
赖二失落的走在前面,不时的用脚踢着地上的土疙瘩。身影很落寞。
“赖二哥”王曜喊了一声。
一般刚跟父母吵完架,邻居们都会对自己指指点点,赖二已经习惯了。第一回刚吵完架有人叫自己。赖二回过头,是隔壁老王家的小子,听说学习很好,长的也挺帅的。但是没有怎么说过话。他叫自己干什么?
“赖二哥,吃早饭没?我请你吃早饭吧?”王曜紧跑两步跟上来。
什么情况?赖二有点迷糊,一个小学生请自己吃饭?是不是跟同学打架了,找自己报仇啊。赖二没什么兴趣。
“去一边去,我不帮人打架。”
“赖二哥,我没说让你帮我打架啊。我就是想请你吃早饭。”
“真不打架?一会儿我吃完也不会帮你打的。”赖二早就文攻武斗的厌烦了,已经从小孩子打到大人了,自己似乎除了打架什么都不会。
“真的。”王曜很肯定的点点头。
赖二喝着羊肉汤,把锅盔撕碎了泡到汤里,心里还在想为什么王曜要请自己吃饭。
“好鲜啊。”王曜喝了一口清汤,才把锅盔撕碎,赖二撕的很大块,几下就撕好了。王曜不紧不慢的把锅盔撕成指甲盖大小的馍块才泡进汤里,这还是上辈子一个长安同事教的,这样锅盔能迅速泡软入味,一口汤一口馍,最后馍吃完只剩最后一口汤,这叫‘口汤’。后来亲自去长安了才知道同事没有夸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