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0 章(第2/4页)  唐史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挈众投诚,究竟是否真降?容小子下回续叙。

    --------

    张巡许远,为唐室一代忠臣,不得不详叙事实,为后世之为人臣者劝。南霁云雷万春等,皆忠义士,一经演述,须眉活现,所谓附骥尾而名益显者欤?张均张,丧心附逆,死有余辜,此而不诛,何以对死事诸臣于地下乎?玄宗不许末减,尚知彰善瘅恶之义,而肃宗乃以张说私恩,必yù保全均,为私废公,殊不足取。况均为唐室叛臣,即不啻为张说逆子,说不忠唐则已,说而忠唐,即起地下而问之,亦以为必杀无赦。信赏必罚,乃可图功,为国者可以知所鉴矣。

    第五十六回 九节度受制鱼朝恩 两叛将投降李光弼

    第五十六回 九节度受制鱼朝恩 两叛将投降李光弼

    却说史思明自围攻太原,被李光弼击退后,还守范阳,应五十四回。庆绪封他为妫川王,兼范阳节度使。范阳本安氏巢穴,凡禄山所得两京珍宝,多半运往,堆积如山。思明恃富生骄,便yù取范阳为己有,不服庆绪节制。庆绪又失去洛阳,走保邺郡,李归仁等有众数万,溃归范阳,沿途剽掠,人物无遗。思明乘势招徕,并将他所掠各物,一一截住,势益富强。庆绪在邺,四面征兵,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等,先后趋集,复得六万人,独思明不发一卒,亦不通一使,庆绪知他怀贰,特遣阿史那承庆安守忠李立节三人,率五千骑诣范阳,借征兵为名,嘱令侦袭。思明闻两人入境,已料他不怀好意,即与部下密商。一个乖似一个。判官狄仁智道:“大夫为安氏臣,无非惮他凶威,勉承奔走,今安氏失势,唐室中兴,大夫何不率众归唐,自求多福呢?”裨将乌承亦道:“庆绪似叶上露,不久必亡,大夫奈何与他同尽?不如归款唐廷为是。”思明也以为然,遂设伏帐外,自率众数万出迎。既见承庆守忠,即下马行礼,握手道故,备极殷勤。承庆等如何下手,只好随入城中。思明即引承庆等入厅,张乐设宴,饮至半酣,掷杯为号,伏兵突入,竟将承庆等三人拿下,一面收截来骑甲兵,给赀遣散。乃令部将窦子昂奉表唐廷,愿将所部十三郡,及兵十三万人归降。并令伪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亦拜表投诚。肃宗大喜,召见子昂,慰抚jiāo至,即敕封思明为归义王,仍兼范阳节度使,子七人皆除显官。封赏太急。授秀岩云中太守,诸子亦得列职。且遣内侍李思敬,与前信都太守乌承恩,驰往宣慰,使率部众讨庆绪。思明受了册封,立斩安守忠李立节两人,表明诚意。只阿史那承庆与有旧jiāo,释置不问。承恩遍历河北,宣布诏旨。沧瀛安深德棣等州皆降,惟相州尚属安氏,河北大势,也统算平复了。

    未几为至德三载,上皇加肃宗尊号,称为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肃宗也加奉上皇尊号,称为圣皇天帝。父子天xìng相关,何必虚名施报。大赦改元,仍以载为年,称至德三载为乾元元年。立淑妃张氏为皇后,命李辅国兼太仆卿,两人内外勾结,势倾朝野,且屡引子以母贵的成语,讽示肃宗。肃宗以兴王虽为后出,究竟年幼序卑,不便立储,尝语考功郎中李揆道:“朕意yù立为太子,卿意何如?”揆再拜称贺道:“这是社稷幸福,臣不胜大庆呢。”肃宗乃改封楚王为成王,越数日即立为太子,更名为豫。

    同平章事张镐,素xìng简澹,不事中要,后与辅国,皆不喜镐,尝有谗言。会镐上言:“史思明因乱窃位,人面兽心,万不可恃。新任滑州刺史许叔冀,狡猾多诈,临难必变。”肃宗以为过虑,不切事机,遂罢为荆州防御使,所有兼任河南节度使一缺,易委崔光远接任。崔曾将西京献贼,奈何不诛,反加重任?不到半年,史思明逆迹昭着,竟复叛唐自主,且称起大圣燕王来了。自张镐罢去后,接连是李光弼奏请,谓:“思明凶狡,必将叛乱,应令乌承恩就便预防。”肃宗还是未信。光弼又上第二次密奏,劝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