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 章(第1/4页)  原来曾国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本书由www.biqugedu.com【百里挑一】整理上传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不慎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麻烦通知我及时删除,谢谢!

    -------------------------------------------------------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iqugedu.com---【chenjiayang】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大智大愚一代名臣:原来曾国藩

    作者:张研

    引子评说

    引子评说曾国藩(1)

    曾国藩仿佛一位神秘的历史老人,让人对其充满了兴趣与迷思。说不完,道不尽……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著名学者。

    曾国藩出身农家,少年得志,道光十四年(1834年)考得举人,十八年高中进士,年仅二十八岁。道光二十年(1843年),得授翰林院检讨。二十七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八年连升六品十二级。任京官期间,曾国藩广识京师有道之人,治义理、考据、辞章之学。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事起,曾国藩屡向清廷冒死献策。二年,曾国藩典试江西途中母亲病故,回乡服丧。不久,奉命在乡举办团练,即“湘勇”。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曾国藩所办湘军初具规模,与太平军转战长江中下游地区。湘军力量不断壮大,渐成对抗太平天国主力。“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曾国藩赏加太子少保衔,成为当时汉人权位最重者。因剿灭太平天国、捻军有功,曾国藩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升任武英殿大学士,得封云骑尉世职。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因办理“天津教案”不利,回任两江总督。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死于两江总督任上,享年六十一岁。死后清廷追赠其太傅,谥号“文正”。

    曾国藩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百余年来,后人对他的评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誉之者赞其为“中兴第一名臣”、“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人物”;毁之者称之为“汉jiān”、“刽子手”。

    曾国藩死后,清廷颁发上谕:“其生平政绩事实宣付国史馆。”我们从民国初年修纂的《清史稿》中,可见清廷官方对曾氏的总结与评价: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天xìng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不囿于一师。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惜秦蕙田《五礼通考》阙食货,乃辑补盐课、海运、钱法、河堤为六卷,又慨古礼残缺无军礼,军礼要自有专篇,如戚敬元(按:即戚继光)所纪者。论者谓国藩所订营制、营规,其于军礼庶几近之。晚年颇以清净化民,俸入悉以养士。老儒宿学,群归依之。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才,悉当。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遇将卒僚吏若子弟然,故虽严惮之,而乐为之用。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踏实。凡规画天下事,久无不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