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 章(第2/4页)  财富幻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人已知自己名义收入水平,知道自己借贷能力有限,对自己消费能力的错误判断有限,所以他们扩大消费的数量和金额也是有限的。

    财富错觉则是出于一个人对其获取货币的能力和对自己总资产的预期。财富的概念大于货币概念,货币只是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个人来说,工资、存款和收入是其财富的一部分,而其财富还包括股票、房产、借贷能力和未来获得收入的能力。所以财富错觉也大于货币错觉。

    财富错觉一方面来源于长短期的借贷市场的怂恿,另一方面来源于资本市场的波动。在一些国家比如美国,财富错觉还来自收入和支出等某些生活习惯。产生错觉的人知道自己的收入水平,却夸大了自己的借贷能力,也扩大了对自己消费能力的错误判断,从而使消费的数量和金额都失去控制。

    第15节:美国式错觉(6)

    错觉本身并不危险,问题出在错觉产生后引起过度消费而导致的后果。货币错觉可能导致个人入不敷出,财富错觉则可能导致个人破产。所以说财富错觉比货币错觉的破坏力更大,小到使家庭财富化为乌有,大到使社会为之动dàng。

    财富错觉虽然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反映的却是客观社会。

    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给人们的概念总是涨势大于跌势,它的薪酬支付方式和商品标价方式长期以来给人以收入高而物价不高的印象,它的美元又是全世界通行的硬通货,加上消费信贷的深入人心,使政府和居民都养成了扩张xìng消费的习惯,似乎越支出政府越有钱,越消费居民越富裕。人们养成了透支消费的习惯,凯恩斯关于消费增长幅度小于收入增长幅度的绝对收入假定至少在当今美国社会是不适用的。

    市场判断的错觉

    从资本市场来看,它的市值是波动的,而且波动的幅度很大。有时一天之内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美元的价值就化为乌有,像水蒸气那样挥发掉了。美国的消费者大多是成熟的股民,他们对这种市值的挥发和股市的跌dàng,都有过或多或少的经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在股市上涨、自己账面价值增加时,他们就会扩大消费,而当股市下跌时,却不愿意紧缩开支。这符合杜生贝的假定,就是个人消费支出的变化往往落后其收入的变化。因为消费者的错觉已经形成,消费习惯已经培养出来了,改变它需要时间。如果不能减少储蓄,他们就会用借贷来维持已有的支出。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尽管房地产是用贷款换来的,房子已经抵押给银行,但仍是记在消费者的名下。消费者在估算自己的房产时,印象最深的是它值多少钱,然后才是欠银行多少钱。前者是算给自己的,后者是算给别人的,当然计算时靠后。这是财富错觉的第一个特征。

    美国消费者在偿还房地产贷款的大部分时间里甚至不知道自己欠银行多少钱,因为还款金额会随着市场行情和利率的变动随时发生变化,贷款的期限一般长达十几二十年,利率还是浮动的,这一切都会加深消费者的错觉。

    第16节:美国式错觉(7)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就是管理者错误判断预期收入的一个实际例子。这家公司的组chéng rén员包括华尔街的cāo盘老手、金融家和著名经济学家,都是高智商的人。他们精于计算和建立数学模型,认为市场主体的理xìng行为必然导致均衡状态,未来的收入可以预期,而风险可以控制,利润可以稳赚。

    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30亿美元的资本金,承担着1400亿美元的负债,负债和资本金比差不多47倍。除此之外,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还持有标的价值高达12 500亿美元的金融衍生产品合约。在运用高财务杠杆和频繁jiāo易获得高回报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