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宋皇帝关于晋王和二将军(第1/3页)  崛起后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码事归一码事。”赵匡胤抬手阻止赵光义大笑道:“俗话说得好:不知者无罪。正是因为晋王在毫不知情之下,却能挺身而出维护国本更见难得。那个种放说得不错,国法乃是一国立国之本,最是不能动摇,他倒也很有些见识,年纪虽不大,却还知道国法动摇乃是一国亡国之先兆。”

    赵普有些无语了,本来赵匡胤找他来只是为了探究事实真相,可如今看来赵匡胤确实没有追究晋王越权行事之心不说,看样子搞不好还会大加封赏。赵普也实在搞不明白赵匡胤究竟是怎么想的前一刻他还对这个晋王顾虑重重,难道仅是因为柴宗训收留了张琼的孩子,赵匡胤就对之另眼相看?

    赵普轻轻摇了摇头,觉得自己这般猜测有些过于荒诞,不过赵匡胤对于张琼心中有愧这一点他却是能清楚的看出来。赵普原以为赵匡胤为了大宋江山千秋万业,肯定会狠得下心肠对付任何人,到如今赵普却是有一些动摇了,似乎赵匡胤也不尽是一个无情的帝王,很多时候也会感情用事。

    赵匡胤会不会感情用事,似乎对赵普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他赵普一生的抱负只是出将入相而已,如今他距离这个理想只有一步之遥。

    “那陛下是打算如何对待晋王殿下?”赵普消息翼翼的问赵匡胤,在这件事上他不得不持谨慎态度。“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我昔日统领数十万禁军,这便是我的行为准则。有功不赏,定然使有功之士寒心,再难做到为君尽忠,为国效力;若有过不能罚,必使犯错之人心生侥幸,更会助长其嚣张气焰。所以!此番晋王立下大功,按理当奖赏。

    “我说的奖赏不只是随便几句好听的话就能打发了的,而是应该大赏特赏,不能只是做些花团锦簇的表面文章,最好能有些实际行动,也好叫天下人看到寡人胸怀广阔之心,看到大宋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赵匡胤显得有几分激动,“晋王想要什么封赏只怕我们也未必清楚,我看不如这样,最好让晋王自己主动提出来,这样才比较好……”

    没等赵匡胤把话说完,赵普忍不住打断道:“陛下此言有欠考虑,如果晋王殿下凭借此事向陛下提出封还封地的请求,陛下答应还是不答应?”赵普此言立刻让赵匡胤说不出话来。此刻放柴宗训离开开封,显然不是赵匡胤之愿。

    “你说的不错,此事欠妥,再议再议!”闻过赵匡胤这般话,赵普才稍稍安下心来,总算赵匡胤没有感情用事过头,这反而让赵普清醒过来,刚才未必不是赵匡胤故意伪装出来的,至于赵匡胤为何要这么做,还不是他想玩安抚人心那套老把戏。

    要是以前作为的大周的皇帝都完全向他赵匡胤臣服了,其他的大周臣子又还有什么理由站出来造反,这也是赵匡胤迫不及待的欲将柴宗训这个最大的典型树起来的原因。这时赵普才发现自己似乎有些低估了这个武将出身的大宋开国皇帝。

    “则平!你可有什么两全其美的主意?”赵匡胤顿时为难了起来,他有心把柴宗训树为为大宋尽忠效力的典型,却又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赵普所言万一柴宗训真的提出来这样的请求,他赵匡胤答应不是不答应也不是,既然赵匡胤自己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便只好问起赵普的意见来。

    “我觉得我们可以多多先赏赐晋王些金银财宝,这样一来可以先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也可以为陛下争取时间,只要陛下想到了什么可以拿的出手的东西都可以,不论是官职还是名位或是其他东西,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最难逃过名利枷锁,更不用说他晋王不过一个区区只有十多岁的孩子。”

    赵普这番话,终于让赵匡胤放下心来。赵匡胤舒了口气,道:“这事就照你的主意,先拟一道诏书,待寡人过目之后发下去。”赵匡胤又多叮嘱了一句,“记得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绝对不能少,寡人会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