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不倒翁冯道(第1/3页)  崛起后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师何必如此悲观?”柴宗训笑道,“长言道:好死不如赖活,何况老师如今已儿孙满堂,正是该享清福的时候,又岂能轻易”

    “正是因为这半辈子都是蝇营苟且般活着,活得太苦太累,这剩下的这点儿日子才想活得像个人,不想苦不想累了。”不等柴宗训话说完,冯道便打断道:“这辈子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自己能做的也尽力试过了,至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按理说应该了无牵挂了才是,可是临老临死了才知道自己更怕受累更怕吃苦。”

    说完冯道又忍不住咳将了起来,似乎柳御医为他扎针的效果到此为止。看到老人家脸上写满了落寞,柴宗训心中也不由得生出一番感触。

    冯道无论如何都是五代十国中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自号长乐老,最早效力于燕王刘光守,历仕后唐c后晋c后汉c后周四朝,后又效力于后唐庄宗c后唐明宗c后唐闵帝c后唐末帝c后晋高祖c后晋出帝c后汉高祖c后汉隐帝c后周太祖c后周世宗,计有十帝之多,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c三公c三师之位。

    可以说得上名副其实的“不倒翁”,对于这么一个人,或许许多人都会奇怪他为何能在风云变幻的五代中屹立不倒?

    俗说说得好:一朝天子一臣子。可冯道不论到了哪朝哪代都吃得香,这未免就有些骇人听闻了。其实!我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冯道,就不难发现,冯道能在诸朝不倒,至少不得不说他是一个有真本事之人,而且善于左右逢源,人际关系而且还处理得不错。其实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那便是冯道个人的私人品德可以称得典范。

    如何这般说,便随便说几个例子。曾经有武将想要巴结冯道,将掠得的美女送给他,冯道退之不掉,便将美女安排在别室之中,等再寻访她们的主人或家人,最后将其送还。更有传言冯道在景城为父守孝之时,正逢灾荒,他将家财赈救乡里,自己亲耕田砍柴。同乡中如有土地荒芜或无力耕作者,冯道都会在夜里偷偷去为其耕种。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后世之中有人将冯道竖为奸臣典型,皆因为冯道作为臣子不能做到以死报主和以死守社稷,这才是他最值得垢病之处。

    然而!我们再仔细想一想,在五代十国那般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皇帝甚至能当满十年都算是了不起,这样的乱世要求人人都以死全节的话,只怕是冯道有十条命也不够死,这般死法当时的人口只怕也要直接少上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冯道不管是哪个皇帝手下,也不管江山换成谁人来做,他却能老老实实

    (本章未完,请翻页)把自己的事做好,他更是能做到不贪脏,不枉法,不结党营私,严格要求自己。

    我们用现在目光来看冯道,这般有能力和人品坚挺的员工,试问有哪一个老板喜欢,各朝各代的皇帝老板又有什么理由不用冯道呢?我们再转换视角来看冯道,他的所作所为,冲其量不过是不断不断跳槽,不断换老板罢了。而且这样的跳槽还不是他主动的,只能说是他原来的老板经营不善,公司破产罢了。

    冯道作为员工兢业业的工作,而老板皇帝却是花整日天酒地,最后败掉了江山,各朝各的代更替若是把责任都推给冯道,这显然不现实的。

    对于面前这个垂垂老矣的老人,柴宗训心中更多的是敬佩,先不论冯道是出于保全自己,亦或是为富贵荣华而不断改换门庭。但有一点却是谁都不能否认的,那便是冯道当不论当哪朝哪代的官,他都是真真正正做了实事的。换句话说,他的所作所为却是尽量减少了改朝换代带来的杀戮,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当时的元气。

    想想的确是如此,不论换谁来当皇帝,总得有人当兵,有人耕田,有人织布,若换一个朝代便来一次血腥屠杀,只怕杀到后来已是无人可杀。要是手下连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