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八章 冯道死讯(第2/3页)  崛起后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说来也奇,几乎头半个月还是种放向柴宗训和柴荣请教,可是半月之后,柴宗训却是不得不向种放请教了。

    甚至连柴荣也不得不感叹种放在读书上的天赋,常常中稍一指点,便能一点即通,甚至很多时候还能举一反三,柴宗训自问没有这样的本领。正是由于如此,柴宗训才不得不下更多的功夫,从而使得自己与种放的差距不至于一日千里。

    有时候连小符后也觉得柴宗训转性了,以前种放没到皇宫之前,若是叫柴宗训温习功课,他又是会磨皮擦痒的给你磨水磨功夫。可种放来了之后,两人皆是饭碗一放,便争着往柴荣的“御书房”跑。

    这倒使得小符后对于种放越发喜爱起来,她甚至觉得要不是有种放在,柴宗训也不会变得如此之乖。

    一个多月后,终于传来了让柴宗训意外又在意料之中消息,那便冯道的死讯。冯道临死之前也再没有叫柴宗训前去看望过他。

    柴宗训知道消息还是冯吉带来的,他同时带来还有冯道的一封信,据冯吉言这是他父亲过世之前写的最后一封信。打开信发现信中不过聊聊数语字而已,上面写着:龙潜于渊,明见万里,韬光养晦,可聚民心。但教德在大周,他朝一日当重现周天。

    柴宗训明白冯

    (本章未完,请翻页)道信中之意,他希望自己能够沉得住气,也许大周江山的一时得失并不是那么重要。只好自己能潜心集蓄实力,同时争取民心,只要等时机成熟,自己依然有机会能夺回柴家江山。

    冯道这聊聊数语虽然不多,但对于柴宗训来讲却不能不说十分重要。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于工农红军的发展一般,给柴宗训未来的道理指明了方向。

    当晚!柴宗训将自己关在了房中,连“御书房”也未曾去,种放也叫过他,柴宗训推说他身体有些不舒服,今天想休息一晚。种放到了柴荣“御书房”中信将柴宗训之言如实禀明,柴荣也没有多说什么,似乎他早就料到会是这般情况,只是叮嘱种放用里读书。

    柴荣也曾想专心处理政务,可是才提起笔,便想到王朴和冯道都先后而去,不禁悲从中来。想了想,柴荣叫下人将这些年来的冯道和王朴所书奏折都一一找将了出来,然后一份一份重新审阅。

    有时候拍案叫绝,有时候大哭不止,一边看书的种放看得吃惊不已,他从来没有见到荣会有这般失态的时候。种放只是隐约知道和柴宗训十分亲近的一个长辈死了,想不到如今柴荣和柴宗训这对父子两都是如此失态。

    柴荣似乎读到某一高兴处,竟大声念了出来。“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上下同心,力强财足,人安将和,有必取之势,则知彼情状者,愿为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之先导。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即与天意同。与天意同,则无不成之功矣。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念到此处想到此奏折虽还在,但王朴已然先走了一步,不禁有些意兴阑珊。

    “种放你可知这是何人所写?其意义又何在?”柴荣突然问种放道。

    “这应该是王枢密王朴所书《平边策》。”种放虽怔了一下,但博闻强识的他迅速反应了过来,“他希望陛下能扫清寰宇,一统天下,分析敌我之势,为陛下定下了先南后北的方略。大周这些年来的军略几乎都是以此为指导来进行,若非如此,想来大周也不会有今天,王枢密《平边策》对大周来说,的确是居功至伟。”

    柴荣深吸过了一口气,好不容易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叹道:“你说得不错,《平边策》的确是大周意义非凡。”“不过”种放突然起犹豫起来,柴荣让他说下去,“先南后北亦是先易后难的方略,虽然一般情况下这么做是没错,只是种放抖胆以为,但北方有变,此略变可变为先北后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