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二章 柴宗训的对策(第1/2页)  崛起后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比如呢?将‘燕云十六州’的汉人的身份升级和辽人一样的待遇,这也许对于‘燕云十六州’的汉人来说,这是他们做梦盼都盼不来的。

    “可他们不曾想过,他们本来就是人,而且一直都是‘燕云十六州’的主人,只是羊和狗做久了,让他们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身份。当听到能再世为人,这种喜悦应该不下于从地狱到天堂一般。

    “如果真的走到这一步,‘燕云十六州’融入大辽再没有任何悬念,‘燕云十六州’的人不会再视自己为汉人,而当作自己为辽人。

    “从此以后,‘燕云十六州’将与中原和其他地方的汉人对立,而且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只能是不死不休。因为主子辽国就在后面监督着,他们为了获得更大的权益,唯有不断和我们开战。

    “所以在我看来,‘燕云十六州’孤悬于外,绝非长久之计,而且拖延的时间越久,优势越在辽国一方,对我们来说就越不利。

    “相反!辽国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来整合‘燕云十六州’,等到将‘燕云十六州’的政治c经济c军事皆整合完成,完全成为辽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到那时我们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便是难上加难了。

    “也许说得更难听一点,那就是我们一点儿机会都没有了,不得不说王大人为我们创造的这次机会绝对可以说千载难逢之机。本来都已经兵伐到幽州城下,‘铁甲兵’虽然损失惨重,但胜利的契机已然出现,只可惜

    “大好的局面还是让赵匡胤给葬送了。”说完这最后一句,柴宗主轻轻闭上了眼睛,一脸的痛苦之色。

    这一刻,没有人说话,的确对于这个北伐的失利,每个人心中都难过无比,难过的绝不仅柴宗主训一人。但要说到最难过的当属柴荣无疑,这是他此生最大的夙愿,这也是他此生第一次机会,可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全场沉默了许久,等柴宗训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王洪问道:“对面这般情况,太子殿下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这算先生的第三个问题吗?”柴宗训问将道。王洪摇了摇头,说道:“应该不算是,这个问题只能说是第二个问题的延伸,我知道经此次北伐之后,无论兵力还是军需上要求,大周都无力再发起另一次北伐了。

    “我思来想去考虑了半天,似乎除了眼睁睁的看着‘燕云十六州’被

    (本章未完,请翻页)辽国一点一滴的吸收,我们似乎什么都做不了。”

    “这是大实话,无论是我登基,还是换另外一个人推翻大周,重建一个新的王朝,都不会再有时间对‘燕云十六州’动手了。我在位,一个小孩子的话,禁军中骄兵悍将只会以为我这个乳臭未干的小皇帝是在瞎指挥。

    “至于推翻大周的人,他却是要忙着收拢人心,抓紧时间稳固根基和铲除异己。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便是已经有一条既有之路,他一定会按着这条路走下去的。”

    “太子指的是?”王洪不解问将道。

    “当然是《平边策》,昔日我师父王朴呕心沥血之下写出《平边策》,为大周定下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这样的策略乃是针对我父皇登基不久,当时大周的国力而不得已定下的一条方略。

    “只怕当初写下此方略的我师父,也未必料将和得,当初孱弱不已的后周,在他和父皇的悉心经营之下,短短五年时间,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因为多很多时候都是‘计划跟不上变化’,而且篡位之人肯定不会这么去想。他既然都舍得把上次北伐‘燕云十六州’的机会掐掉,所以在他看来击败南方诸国比起收回‘燕云十六州’更为重要。

    “况且!先南后北,这本来就是一条比较容易的路。或者在他看来,在辽国整合‘燕云十六州’之机,他抓紧时间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